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5篇
  免费   686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1007篇
临床医学   1210篇
内科学   221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543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57篇
综合类   2790篇
预防医学   656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1617篇
  6篇
中国医学   2884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共计6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5.76%)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 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O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O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77例18岁以下颞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影像学、面神经及听力学评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 结果 477例颞骨骨折患儿中男358例、女119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范围为0~18岁,中位年龄9岁,其中6例为双侧。交通事故是受伤主要原因(57.23%),其次为跌倒(23.6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鼓室积血和耳出血,通常3周~1个月消失。纵行骨折253耳(52.38%),横行骨折35耳(7.25%),混合型骨折48耳(9.93%),其他不能进行分型147耳(30.43%),表现为轻微骨折线。听力受损372例(77.02%);面神经损伤28例(5.80%),其中8例为内听道及以上层面损伤;脑脊液耳漏47例(9.73%);鼓膜穿孔15例(3.11%)。合并颅内损伤78例(16.35%),全身多发损伤19例(3.98%)。即发性面瘫10例,1例恢复良好(10.00%);迟发性面瘫18例,15例恢复良好(83.33%)。耳科并发症的处理经手术治疗10例,包括8例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后听阈恢复正常。2例面神经减压术,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Ⅴ级恢复至Ⅱ级。 结论 儿童颞骨骨折中,男童常见,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鼓室积血、鼓膜穿孔、脑脊液耳漏和传导性耳聋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外伤所致听骨链骨折或脱位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外伤所致内听道区域骨折可引起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完全性面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利用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对各年度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柳州市手足口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21.59/10万,主要为0~5岁儿童(95.90%),以散居儿童居多(64.58%)。 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及重症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季节在4—7月和9—11月。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2015和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0%),2016和2018年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EV71占比较低。 手足口病存在高度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集中在柳州市南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高发地区集中在柳南区城区、鱼峰区城区、柳北区城区、城中区、拉堡镇、鹿寨镇、雒容镇、三都镇、进德镇、成团镇、沙塘镇、四排乡和古宜镇。 趋势面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两边向中间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柳州市手足口病以<5岁散居儿童多见,有明显夏、秋季的发病高峰和地区聚集性,不同年份主导病原不同,应加强高发地区的危险因素研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并对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以绿原酸、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素成分含量及得膏率为指标,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p-IKK)、磷酸化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评价祛湿清肺方提取液抗炎活性。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3倍,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105 min。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能降低IL-6、IL-1β、TNF-α、NO的含量,抑制p-IKK、p-NF-κB p65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结论: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为祛湿清肺方开发和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干燥标本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形态特点,并比较不同形态关节面的解剖学参数,为预防下肢运 动损伤和治疗跟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本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干燥右跟骨标本,根据距下关节 前、中、后3 个关节面的融合与分离程度进行分型。测量不同类型跟骨3 个关节面的长轴之和、短轴之和、跟骨 Gissane 角、Bohler 角及后关节面倾斜角。结果:根据3 个关节面的融合与分离程度,可将跟骨距下关节分为4 种 类型( Ⅰ~Ⅳ型)。其中Ⅱ型最为常见,且前、中关节面面积与后关节面的面积比例最大;Ⅲ型最少见;Ⅳ型前、 中关节面面积与后关节面的面积比例最小。在其他解剖学参数方面,Ⅳ型的长轴之和明显小于其他类型,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Ⅰ型的短轴之和大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的Gissane 角小于其他型别,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4 种类型在Bohler 角无明显区别;Ⅱ型的后关节面倾斜角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距下关节面可分为4 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受力特点和形态学特征存在差异,在预防下肢运动损伤和临床治 疗跟骨骨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芪健饼干的配方优化以及配料的添加量对饼干口感的影响。方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椰子油、白糖以及由黄芪和党参等为主要材料提取的中药液3个因素进行生产工艺和配方优化。结果:芪健饼干最佳配料组成为低筋面粉100%、鸡蛋液40%、黄油30%、食盐0.5%、椰子油14.8%、白糖16.7%、中药液13.0%。结论:在此条件下制作的芪健饼干营养丰富,无中药味,椰香味突出,口感疏松。本试验可为党参、黄芪等中药在食品生产中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上前牙邻面龋树脂充填后全瓷贴面修复临床可行性及美观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韶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8例上前牙邻面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4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树脂填充修复,34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全瓷贴面修复,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修复体完整度情况及颜色匹配情况.结果:研究组修复体完整度高于常规组,颜色匹配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3,8.785,P<0.05).结论:树脂充填后全瓷贴面修复能够更好地对上前牙邻面龋患者牙体进行修复,可以明显提高修复体完整度及颜色匹配度,具有更高的美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耿莹  马露  冯泽华  王晓茜  徐艳  李璐 《口腔医学》2022,42(9):807-812
目的 探讨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上前牙区患牙实施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imally invasivenon-surgical therapy,MINST)的临床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Ⅲ期/Ⅳ期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18例,随机分成2组,针对上前牙,一组患者行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ST组),另一组行传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SRP组)。比较基线、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指标变化及差异。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记录受试者疼痛/不适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6个月记录受试者对治疗结果的VAS评分并进行美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无论基线位点的PD如何,术后两组的PD、CAL、BOP阳性率和GR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变(P<0.01)。4 mm≤PD≤6 mm位点:术后6个月时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3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仅SRP组GR值进一步增大(P<0.001)。PD>6 mm位点:MINST组PD、CAL的改变值均大于SRP组(P<0.01),术后6个月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14);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PD值均有进一步改善(P<0.05),SRP组GR也持续加重(P=0.025)。术后1周SRP组受试者的疼痛/不适感和牙根敏感症状明显较MINST组严重(P<0.05),但两组受试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美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前牙区患牙,尤其是PD>6 mm的位点,MINST在减小牙周袋、增加附着水平、维持牙龈位置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上都不同程度优于传统SRP,临床上有必要对该类患牙采取MINST以获得更好的牙周健康,但尚不能认为MINST可以获得患者更高的美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