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7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437篇
耳鼻咽喉   990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43篇
口腔科学   264篇
临床医学   2226篇
内科学   50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027篇
特种医学   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93篇
综合类   4427篇
预防医学   1284篇
眼科学   442篇
药学   1309篇
  2篇
中国医学   4013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949篇
  2010年   956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1062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1017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962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839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运动存在昼夜节律,表现为白天活跃,夜间减弱或消失,这是一种内生性的、由时钟基因控制的生物节律。肠运动节律既可与中央节律保持高度一致,也可独立于中央节律而对外周环境刺激做出反馈。外科手术会破坏肠运动的昼夜节律,而围手术期合理使用褪黑素、五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则有助于促进此节律的恢复。外科医生了解肠运动节律的机制,有助于加深术后肠麻痹(POI)的认识,再基于时辰药理学,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宜的剂量给药,或许能进一步缩短POI时间,促进肠运动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治疗上多采用针刺治疗,而针刺的时机异同,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恢复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急性期面瘫,面神经炎症,多发生水肿,不应尽快针刺治疗;而针灸临床多数报道表明,早期给予针刺,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因此,对于针刺时机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标准化。本文则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检索,探索最佳针刺时机在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对面肌痉挛(HFS)患者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HFS患者,根据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痉挛强度、肌电图F波与面神经传导速度、面部残疾指数(FDI)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波时限、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HFS疗效显著,可抑制面神经的异常兴奋,降低异常冲动传导,加速面神经传导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滞针动法结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2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滞针动法结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复视角度、睑裂高度、瞳孔直径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改善状况,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复视角度均显著缩小(P均0.05),瞳孔直径均显著缩短(P均0.05),睑裂高度均显著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2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滞针动法配合电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侧眼球睑裂高度,减小瞳孔直径,降低复视角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实现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总结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13例随访时间1年1个月~2年11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拔管率为84.44%(10/13),二次手术拔管率为88.89%(11/13),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数1个月,上气道梗阻均未复发。 结论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切断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同时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效果可靠,是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颈椎节段性神经根麻痹(segmental root palsy,SRP)是一种因神经节段损伤造成支配相应区域运动感觉障碍的疾病。神经根麻痹可能累及C6、C7、C8,但C5神经根节段最多见,常见于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的患者,是一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