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17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6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内镜柔性器械腱鞘系统的推力传动模型,研究影响传动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 建立腱鞘系统在器械推送作用下力和位移的传动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搭建腱鞘系统传动测试的实验平台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传动速度、腱鞘直径比、弯曲半径等对传动效率的影响。结果 腱鞘传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传递现象,传动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传动速度、腱鞘直径比、弯曲半径均对内镜柔性器械的推力传动有较大影响,对位移传动的影响相对小一些。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内镜柔性器械中腱鞘系统推力传动的计算,提供给医生器械工作末端的力反馈,以保证器械的安全操作和提高手术效果;在内镜柔性器械的精准控制中需要综合考虑传动速度、腱鞘传动比、弯曲半径等对运动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良好评估可为医患沟通、治疗方案调整等方面提供依据。因此,如何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已得到共识,脑电图(EEG)可反映脑神经功能损伤的有无及程度。EEG及其衍生指标(如诱发电位、脑电非线性分析)近年来备受关注,具有无创、准确、客观及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在临床上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充市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病与气温的相关性及滞后关系。 方法收集南充市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ICH患者病例资料及同期气温数据,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确定最佳温度指标,将其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其与sICH日发病风险的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各温度节点在性别及年龄组别的滞后-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共收集sICH患者资料13 95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sICH日发病人数与日均气温呈非线性负相关(r=-0.324,P<0.05)。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极低温和低温当天sICH的相对危险度为1.68(1.35~2.08)及1.47(1.24~1.72),危害效应最大,其随着滞后天数增加而减弱,极低温滞后1~2 d,低温持续滞后1~10 d。低龄组(18~60岁)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2 d,高龄组(>60岁)在极低温下滞后10 d,低温下滞后24 d。不同性别组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效应趋势一致,随滞后天数增加风险下降。 结论低温增加sICH发病风险,早期呈明显急性影响,且具有滞后效应,老年人对低温反应更加滞后。  相似文献   
5.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疾病因素对于环孢素A(CsA)在儿童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150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A)、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不同病种患儿的CsA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考察疾病种类因素对于CsA药动学的影响。采用Bayesian最大后验概率法获取并比较CsA在不同病种患者中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自举法(bootstrap)、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对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模型药动学参数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吸收速率常数(k_a)1.22 h-1,吸收时滞时间(Tlag)0.45 h,表观分布容积(V_d)218.18 L,口服清除率(CL)14.45 L·h-1。拟合优度、自举验证、VPC和NPDE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型结构显示只有患者的体质量和AST值是影响CsA清除率的显著性因素。CsA在AA、HPS和RNS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取了CsA在儿童AA、HPS和RNS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上述疾病因素不会显著影响CsA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通过建立米格列奈在健康人群体内群体药动学模型(PPK),探究米格列奈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点,评价米格列奈的临床药动学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2名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剂量给药试验,受试者口服米格列奈钙片10 mg后,利用LC MS/MS法测定米格列奈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NONMEM) 程序中的条件一级评估算法(FOCE) 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评价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固定效应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建立米格列奈群体药动学模型,并用Bootstrap和VPC法验证。结果:米格列奈在健康人体内药动学可用一室模型描述,个体间变异符合指数模型。米格列奈最终的群体药动学参数 CL/F、表观分布容积( V/F ) 和吸收常数(Ka )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4 L·h-1( 24% )、9.82 L( 4% ) 和6.46h-1 (14% )。肌酐清除率(Ccr)因素对 CL/F 有显著影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因素对 Ka 有显著影响。结论:肌酐清除率CCr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米格列奈的群体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PPK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服用米格列奈的个体及群体药动学参数,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动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残肢与接受腔生机界面力学特性及残端应力情况,为设计和优化小腿接受腔结构、提高其佩戴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释压稳定(compression-release stabilization,CRS)接受腔,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残肢与CRS接受腔界面应力分布情况,软组织采用非线性超弹性材料Mooney-Rivlin本构模型,得到静止站立中期残肢与CRS接受腔接触界面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情况,并相应建立髌韧带承重(patellar tendon bearing,PTB)小腿接受腔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残肢与CRS接受腔界面应力主要分布在胫骨内侧、胫骨外侧和后肌群等承重区,与PTB接受腔模型主要受力区域相似,CRS接受腔残肢末端平均界面应力较PTB接受腔高19 kPa。结论 CRS接受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且应力分布较合理,接受腔形状的不同可改变残肢与接受腔生机界面应力分布,优化其设计有助于提高假肢穿戴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Nif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用Pro/E软件建立NiTi圆丝和方丝被固定于矫治器前的几何模型,导入Marc软件,对其进行几何修复后生成实体单元,并按实际模拟边界条件,按NiTi合金定义初始条件和材料特性,最终得到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用于正畸治疗的NiTi圆丝和方丝弓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弓丝在矫治形变过程中(各时段)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结论:本研究率先建立正畸NiTi圆丝和方丝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矫治方案的设计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在不同认知作业状态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的初步特点。方法应用日本光电1518K脑电图和地形图系统,以及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方法对75例失眠症和64名正常成人在安静闭眼、安静睁眼、闭眼心算作业、睁眼记忆和数字划消五种状态下的脑电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1)在D2和PD2上,正常和失眠症睁闭眼实验中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2)在D2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症在心算和数字划消两个认知心理测试中均见降低。(3)在PD2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症在心算、汉字记忆和数字划消三个认知心理测试中也见降低(P〈0.05或P〈0.01)。结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处理分析脑电信号的新思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失眠症认知过程中大脑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