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16篇
  免费   2178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266篇
妇产科学   533篇
基础医学   1668篇
口腔科学   360篇
临床医学   5494篇
内科学   3690篇
皮肤病学   188篇
神经病学   609篇
特种医学   16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74篇
综合类   13778篇
预防医学   2979篇
眼科学   644篇
药学   5940篇
  86篇
中国医学   4159篇
肿瘤学   90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1384篇
  2019年   1428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1172篇
  2016年   1292篇
  2015年   1559篇
  2014年   2760篇
  2013年   2653篇
  2012年   3111篇
  2011年   3353篇
  2010年   2839篇
  2009年   2735篇
  2008年   3212篇
  2007年   2859篇
  2006年   2613篇
  2005年   2646篇
  2004年   1840篇
  2003年   1653篇
  2002年   1345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常见类型,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椎间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国内外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近年来生物治疗开始兴起,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国内关于生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照射对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行累及野靶区勾画和扩大野靶区勾画并勾画危及器官,制定IMRT计划,评估2个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剂量学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种计划的PTV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PTV在CIHI上相近(P = 0.317、0.130)。两组间平均肺剂量、两肺V5、两肺V20、两肺V30、脊髓Dmean、心脏Dmean、心脏Dmax、心脏V30、心脏V40、心脏V6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胸段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比较,可降低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性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32例经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32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位高年资医师完成,全部应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将嵌顿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钝性上推至肾盂内,再进行钬激光碎石.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一期完成手术者123例,成功率为93.18%(123/132);二期手术患者9例(6.82%).术后发热7例,无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完成手术时间28~137 min,平均(61.4±11.5)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1.3 d.术后4周行泌尿系平片或泌尿系CT平扫检查,119例患者一期清除结石并拔出术中留置双J管,结石清除率为90.15%(119/132);13例患者在部分配合体外冲击碎石或延长双J管留置时间后,11例患者术后8~12周后复查无残石,拔出双J管,2例患者于术后12周复查结石遗存于下盏内未完全清除而拔管.所有患者于术后1~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均无输尿狭窄发生,术后肾积水均明显减轻.结论 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28(MMP-28)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STEMI患者15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有无MACE发生,分为MACE发生组(n=50)和无MACE发生组(n=100).同期另选我院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GAL、MMP-28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NGAL、MMP-28对老年A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NGAL、MMP-28水平高于对照组,MACE发生组患者血清NGAL、MMP-28水平高于无MACE发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NGAL、MMP-28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NGAL、MMP-28预测老年A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0.87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86和0.794)、(0.804和0.7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GAL、MMP-28升高是影响老年A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NGAL、MMP-28水平与老年ASTEMI患者PCI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NGAL、MMP-28对老年ASTEMI患者预后评估的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颈部面罩和胸部体罩固定在胸上段食管癌(EC)三维放疗计划系统(TPS)放疗应用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胸上段E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体位固定工具不同,将患者分为面罩组46例和体罩组82例,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并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进行干预,体位固定方法为面罩组以热塑头颈面罩固定,体罩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比较两组摆位误差、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面罩组X轴、Y轴和Z轴摆位误差绝对值明显低于体罩组(P<0.05),面罩组射线均匀性指数明显低于体罩组,射线适形度指数明显高于体罩组(P<0.05),两组肿瘤靶区Dmax、Dmin和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罩组双肺V10、V20、V30以及脊髓Dmean均低于体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罩组和体罩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8.70%和54.88%,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罩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体罩组(P<0.05)。结论:头颈部面罩固定用于胸上段EC放疗有利于降低摆位误差,提升TPS放疗剂量分布均匀度和适形度,减少周围正常器官照射剂量和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 enetion, PCI)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 行PCI术治疗实施常规流程及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3例, 行PCI术治疗实施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记录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急性STEMI患者激活导管室时间、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STEMI患者情绪表现、疼痛缓解、饮食状况、躯体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急性STEMI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行PCI术治疗患者实施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 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63.4±11.2岁(35~85岁),病程18.2±8.4个月(4~28个月)。接受两节段ATIDF患者16例(C3~C5 7例、C4~C6 9例),三节段ATIDF患者38例(C3~C6 18例、C4~C7 20例),四节段ATIDF(C3~C7)患者11例。纳入患者中僵硬型后凸患者35例(53.85%),柔韧性后凸患者30例(46.15%);僵硬型后凸患者在减压时均采用了部分钩椎关节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后凸的矫正率。采用颈椎MRI平扫和CT评估患者神经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记录纳入患者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随访时间为33.5±5.4个月(24~50个月)。手术时间为158.2±31.4min(105~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36.3ml(65~200ml)。纳入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纳入患者术后颈椎后凸角度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凸矫正率为147.43%。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的平均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2.14±1.53mm增加至术后第2天的5.94±3.11m(P=0.001),末次随访时为5.36±2.47mm(P=0.001)。随访期间有8例(12.31%)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术后第2天有33例(50.77%)患者主诉吞咽困难,3例(4.62%)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后凸矫正,对于存在严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的僵硬型颈椎后凸具有良好的矫形和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两侧椎动脉起始处走行均异常,且与交感神经节关系密切。现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10%甲醛固定的男尸1具,年龄约60岁,身高约162 cm,解剖出颈部各层次,充分暴露及修洁颈部的血管、神经,观察拍照,并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本例标本左、右两侧椎动脉均起自锁骨下动脉,呈“S”形上行。左侧椎动脉自发出处即开始向内前方弯曲,然后向外前方上行,最后向内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右侧椎动脉先竖直上行1.04 cm后由内弯向外,再向内前方旋转,之后向内上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见图1①-④)。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锥切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对宫颈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宫颈高级别内瘤样变(CIN II-II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入组者均由同组医师完成宫颈锥切术,对照组术后创面不使用药物,仅给予纱布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并给予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效果、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炎性因子。 结果 试验组(96.67%)创面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创面脱痂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IL-6、IL-8、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6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锥切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可促进宫颈创面愈合效果提高,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干燥标本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形态特点,并比较不同形态关节面的解剖学参数,为预防下肢运 动损伤和治疗跟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本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干燥右跟骨标本,根据距下关节 前、中、后3 个关节面的融合与分离程度进行分型。测量不同类型跟骨3 个关节面的长轴之和、短轴之和、跟骨 Gissane 角、Bohler 角及后关节面倾斜角。结果:根据3 个关节面的融合与分离程度,可将跟骨距下关节分为4 种 类型( Ⅰ~Ⅳ型)。其中Ⅱ型最为常见,且前、中关节面面积与后关节面的面积比例最大;Ⅲ型最少见;Ⅳ型前、 中关节面面积与后关节面的面积比例最小。在其他解剖学参数方面,Ⅳ型的长轴之和明显小于其他类型,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Ⅰ型的短轴之和大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的Gissane 角小于其他型别,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4 种类型在Bohler 角无明显区别;Ⅱ型的后关节面倾斜角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距下关节面可分为4 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受力特点和形态学特征存在差异,在预防下肢运动损伤和临床治 疗跟骨骨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