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图像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肾细胞癌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MS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肾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Ki-6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征象(瘤体大小、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有无血管受侵、有无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情况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前应用MSCT扫描对肾细胞癌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为100%;Ki-67、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SCT征象表现为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存在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不清楚、有血管受侵、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Ki-67、HIF-1α表达均高于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无血管受侵、未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P均<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可对肾细胞癌施行准确术前诊断,且肾细胞癌患者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有着密切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CBCT测定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 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比较放疗计划系统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不同情况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151套,平均每人(5.0±1.3)套。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3.1±2.5)、(3.3±2.3) mm,CTV至PTV外扩边界分别为6.39、10.00、8.57 mm。放疗第1周摆位误差与后续治疗摆位误差在z轴方向有统计学差异[(3.7±2.5) mm和(2.6±1.6) mm,P=0.002],体重指数超重比正常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增大[(3.9±2.6) mm和(2.9±2.0) mm,P=0.033]。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行全乳调强放疗时,推荐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10 mm。建议增加放疗第1周的影像验证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自动和自动+手动配准分别得出的宫颈癌放疗位置误差,评估自动+手动配准的必要性,并给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值(MPTV)。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组单纯放疗宫颈癌患者29例,采集每周至少两次治疗前兆伏级CT(MV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得出自动配准位置误差值(AR),并对AR值再行手动配准,得出自动+手动配准位置误差总移动值(TS),比较AR和TS值的差异,并计算MPTV。结果 共获取443幅MVCT图像,在xyz轴和角度旋转方向上AR值分别为(-0.9±2.3)、(0.0±3.1)、(1.0±2.6)mm和0.2°±0.8°,TS值分别为(-0.8±1.8)、(-0.4±3.4)、(1.4±2.5)mm和0.1°±0.5°。除x轴以外,AR和T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3.2,P<0.05);xyz轴各方向MPTV相应为4.6、5.7和3.3 mm。结论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自动配准基础上的手动配准是必要的。建议行螺旋断层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外扩PTV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5、6、4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改进水平集方法,实现B超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准确快速分割。方法分析已有水平集方法在B超图像处理中的局限,基于区域水平集的优点,将信息论中的熵引入图像处理,定义动态权重因子,准确反映局部灰度阶梯变化状况,定量度量轮廓线像素点分别受到趋向目标、背景区域的两种作用力的动态权重,将其融合到区域水平集中,迭代引导曲线形变和位移。由于B超图像病灶分割属于指定区域的局部分割,所以将计算约束到局部范围,从而明显降低运算代价。结果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能够较好分割B超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与几种主流水平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精度更高,时间复杂度更小。结论动态权重因子方法能够更合理准确地判断病灶边界像素点,局部计算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分割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眼科》2016,(4):271
女性,54岁。2015年11月右眼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诊综合药物降眼压治疗以及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后眼底像如左图,视盘充血,边界模糊,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LF)水肿。2015年12月随访眼底如中图,视盘充血消退,出现RNLF变薄。2016年6月随访视力0.7,眼压13.9 mmHg,眼底如右图,视盘边界清,色稍淡,弥漫性RNLF变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空袋及乳腺托架2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探讨真空袋用于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体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患者42例(乳腺托架组),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36例(真空袋组)。根据患者配准误差结果,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配准,采集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数据,并应用公式计算靶区外扩边界。结果乳腺托架组在左、进、升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4)、(-0.36±0.33)、(-0.44±0.29)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26±0.27)、(-0.28±0.18)、(-0.29±0.20) cm。真空袋组摆位误差小于乳腺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托架组应用公式计算的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0.40、0.49、0.81、1.21、0.62、0.70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39、0.57、0.32、0.55、0.41、0.64 cm。结论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或乳腺托架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采用真空袋进行体位固定误差更小,治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D-CBCT应用于肺癌SBRT的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分析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肺癌ITV外放边界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接受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利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机载的4D-CBCT行每次放疗前扫描,采用灰度值配准方式配准4D-CBCT重建影像与计划CT影像,得到患者头脚、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的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值,并计算ITV外放边界值。结果:15例患者共接受206次4D-CBCT扫描, LR、SI、AP方向上,初摆位误差分别为(3.4±0.5)mm、(5.3±0.7)mm、(2.2±0.5)mm;二次摆位误差分别为(0.3±0.4)mm、(1.8±1.1)mm、(0.3±0.3)mm;初摆位校准前,ITV的外放边界值为7.4mm、8.9mm、7.2mm;摆位校准后,ITV的外放边界值为2.4mm、4.8mm、2.6mm。结论:应用4D-CBCT观察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对摆位误差进行在线校正,能够显著减小摆位误差,提供更为合理的ITV外放边界值,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范围,提高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频谱边界频率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及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缺氧性脑病致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5组,分析发病24 h内95%频谱边界频率与GCS及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95%频谱边界频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组3组患者发病1个月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3组疾病的患者95%频谱边界频率与GC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意识障碍程度呈负相关。(2)95%频谱边界频率与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1个月后的良好预后呈正相关,与缺血性脑卒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95%频谱边界频率可客观、正确地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并可预判出血性脑卒中及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短期预后,但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明显预判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轩  范益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36-537
目的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CD133在人脑胶质瘤不同位点的表达与胶质瘤边界的判定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72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组织标本,2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神经巢蛋白、CD133的表达情况。比较在不同位点中神经巢蛋白、CD133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在胶质瘤I级中:胶质瘤标本组、瘤周水肿区标本组和正常脑组织标本组中的Nestin和CD13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两两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胶质瘤Ⅱ级中:胶质瘤标本组和正常脑组织标本组中的Nestin和CD13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周水肿区标本组和正常脑组织标本组中的Nestin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级中:胶质瘤标本组、瘤周水肿区标本组和正常脑组织标本组中的Nestin和CD13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两两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Nestin和CD133的表达对胶质瘤组织、瘤周水肿区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区分有一定的意义。对胶质瘤边界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64-166
目的通过分析p53、c Myc在乳腺内原发癌和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趋向,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切缘的分子边界。方法全乳腺切除标本54例采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p53、c Myc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 p53、c Myc在乳腺内原发癌和手术切缘不同距离组织中呈现减弱的趋势(P〈0.01),其递减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p53、c Myc趋势性差异表达,提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切缘组织中存在分子边界。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临床组织样本,确定手术切缘的分子边界具有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的特点。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