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0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27篇
内科学   98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1篇
综合类   3583篇
预防医学   6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75篇
  18篇
中国医学   667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67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从痈论治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腹型)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激素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解毒消痈止痛方,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儿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变化,并随访2组患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后CRP、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从痈论治理论指导下的凉血消痈止痛中药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较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胃镜结果、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SCD患者13例的临床特点、血常规和维生素B_(12)(Vit B_(12))水平、神经电生理、脑和脊髓核磁、胃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亚急性起病7例,慢性起病6例。仅完善内因子抗体检测6例,结果均为阳性;同时检测内因子抗体和抗胃壁细胞抗体7例,其中仅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4例,二者均为阳性3例。5例患者伴有Vit B_(12)缺乏的其他原因。10例患者存在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均受累的症状和体征。5例患者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患者为正细胞性贫血。7例患者Vit B_(12)水平下降,包括1例患者10月前检测的Vit B_(12)水平下降。12例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9例提示周围神经损伤。12例患者行脊髓磁共振检查,4例异常。5例患者行胃镜检查,2例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3例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所有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或甲钴胺肌肉注射,住院治疗2~3周后,12例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SCD患者可同时伴有引起Vit B_(12)缺乏的其他原因。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同时受累为主。脊髓核磁检查可显示病灶情况,但阳性率不高。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SCD患者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评估胃部病变情况。尽早肌肉注射补充Vit B_(12)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3例,分为三组:第一组纳入患者性别不限(n=22),第二组仅纳入男性患者(n=29),第三组仅纳入女性患者(n=22)。根据Dixon改良序贯法,所有患者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随后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若在进镜时及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吞咽、皱眉、体动影响检查操作等反应为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增加0.05 mg/kg,否则降低0.05 mg/kg,以阳性反应转为阴性反应为交叉点,当出现七个交叉点时终止研究。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第一组瑞马唑仑的ED_(50)和ED_(95)及其95%CI,并分别测定第二组、第三组瑞马唑仑的ED_(50)及其95%CI。结果第一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9 mg/kg(95%CI 0.155~0.229 mg/kg),ED_(95)为0.31 mg/kg(95%CI 0.248~0.492 mg/kg)。第二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61 mg/kg (95%CI0.135~0.192 mg/kg),第三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94 mg/kg (95%CI0.159~0.235 mg/kg)。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ED_(50)、ED_(95)分别为0.19 mg/kg和0.31 mg/kg,且男性患者瑞马唑仑ED_(50)低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溃疡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ESD术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经过纳入标准排除8例,最终纳入60例患者,用放大胃镜进行Takemoto愈合质量分期,观察各期患者6个月后的随访内镜结果。结果对60例早期胃癌ESD术患者的溃疡愈合状况随访6个月。术后6周溃疡愈合质量分期Sa期15例,Sb期21例,Sc期24例;术后6个月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73.33%、42.86%和0%。Sa期患者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Sb期和Sc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溃疡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放大胃镜联合愈合质量分期对判断早期胃癌ESD术后溃疡愈合程度有重要价值,对溃疡的复发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婴儿在先天性肛门闭锁二期手术中,在直肠腔内应用胃镜离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行二期肛门成形术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已行一期结肠造瘘术后。均为男性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3.9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2.8~6.3个月;平均体重为7.5 kg,体重范围为5.9~9.0 kg;造瘘口位于右上腹1例,脐上中腹部3例,左上腹2例,左下腹2例。因为本研究患儿年龄较小,肠腔细小、薄弱,故应用成人的普通电子胃镜在结肠、直肠内操作。在二期肛门成形术中,均在胃镜下尝试离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在胃镜离断黏膜后,再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结果8例患儿,1例经胃镜多次尝试仍未能到达直肠末端而放弃胃镜下黏膜离断术。1例因术中呼吸循环不稳定,仅在胃镜下完成交接部黏膜离断术,而未连续完成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5 d后在腹腔镜下完成肛门成形术。其余6例均完成胃镜下瘘口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离断术,并同期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二期术后两周行尿道造影复查未见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结论运用胃镜在直肠腔内游离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操作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是目前比较准确和全新的辅助直肠末端离断的方法,也是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完成肛门成形术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睡眠和疲劳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6例,分为2组,即普通胃镜组(C组)93例,胃镜检查前10~30 min缓慢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行咽部局麻;无痛胃镜组(P组)93例,在利多卡因胶浆咽部局麻的基础上,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以维持检查过程中BIS 50~65。于检查前与检查后1、3、7 d评估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和疲劳量表(FS-14)评分(检查后1、3、7 d的AIS评分和FS-14评分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比较2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POSD,AIS> 6)和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FS-14≥5)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患者胃镜检查时间和入室(T1)、检查开始(T2)、胃镜到达十二指肠(T3)和检查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后1 d AIS评分和FS-14评分均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利多卡因组(L组)和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31例。L组镇静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P组以相同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1 μg/kg,患者改良警觉 / 镇静评分(MOAA/S) > 3分或尝试内镜进镜失败,根据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胃镜插入时(T3)、退镜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完全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和T4时点的HR较T1时点慢,MAP较T1时点低(P < 0.05)。L组各时间点HR、MAP和SpO2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00.08±14.69)和(118.07±27.35)mg]、追加剂量[(73.54±36.34)和(127.52±92.24)mg]、总量[(166.04±27.17)和(244.30±95.05)mg]及平均用量[(5.86±2.67)和(7.44±1.80)mg/(kg·h)]均明显少于P组(P < 0.05)。L组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3.24±1.04)和(4.76±0.99)min](P < 0.05)。L组低血压、低氧血症、丙泊酚注射痛和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P组(P < 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咽喉部疼痛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镜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及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在偶然中被发现,大部分肺结节性质为良性,但有些肺结节最终被证实为肺癌。对于发现的肺结节,在以下情况中[2],应明确肺结节的病理性质:①结节是恶性肿瘤概率为低至中度[3];②定期随访过程中记录到结节恶性生长;③患者要求明确结节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无痛胃镜检查时,布托啡诺抑制吞咽反射的ED50和ED95值。方法将76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P1组和P2组,P1组给予丙泊酚2.0 mg/kg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P2组给予2.5 mg/kg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布托啡诺初始剂量为5.0μg/kg,根据吞咽反射抑制情况,运用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使用剂量,应用Probit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布托啡诺抑制吞咽反射ED50和ED95值。结果P2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P1组(P<0.05);P1组和P2组布托啡诺抑制吞咽反射的ED50分别为3.5μg/kg(95%CI:2.9~4.1)和3.1μg/kg(95%CI:2.4~3.5);P1组和P2组抑制吞咽反射的ED95分别为5.8μg/kg(95%CI:4.7~15.9)和5.0μg/kg(95%CI:4.1~12.3)。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2.0和2.5 mg/kg无痛胃镜检查时,抑制吞咽反射的ED50分别为3.5和3.1μg/kg,ED95分别为5.8和5.0μg/kg,对临床无痛胃镜麻醉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比较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与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92例ANVUGI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57.45%(27/47)和总有效率91.49%(43/47)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8.51%(4/47)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1.49%(43/4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再出血率6.38%(3/47)和急诊手术率2.13%(1/47)则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胀气和血压不稳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65%(5/4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治疗ANVUGIB较喷洒给药疗效更为确切,且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