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收平 《临床荟萃》2007,22(18):F0002-F0002
1996~2006年,连云港地区夏秋季共发生织纹螺(又名荔枝螺)中毒事件10余起。中毒人数100余例,死亡5例。其中我院收治75例。由于抢救及时,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自我保健水平与生殖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2010年昌黎县妇女病普查中生殖道感染反复发作患者200例,全部给予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设咨询电话,追踪所有病例1年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反复发作病例24例,12.0%,1年中未复发131例,占65.5%,复发1次者35例,占17.5%。结论:要加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身保健能力,减少生殖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发病率,提升女性生活质量,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两种双壳贝提取物抗疲劳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扇贝提取物与翡翠贻贝提取物喂养的实验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血尿素氮水平和肝糖原含量。比较两种贝类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2/06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完成。①选用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240只。实验用扇贝和翡翠贻贝均为市售,两种贝类经提取,过柱,浓缩及干燥得到浅黄色粉末。两种提取物经急性毒性实验证明安全无毒。②小鼠负重游泳试验:选用小鼠80只,随机分为2组:扇贝提取物组和翡翠贻贝提取物组,每组40只;每个处理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10,20和40g/L扇贝提取物和翡翠贻贝提取物组(分别给予10。20和40g/L扇贝提取物和翡翠贻贝提取物水溶液自由喂养),对照组用白开水作为饮水自由喂养。喂养30d后。鼠尾根部负荷5%体质量的铅丝,置小鼠在游泳池中游泳,水温(25&;#177;1)℃。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沉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小鼠负重游泳时间。③小鼠血尿紊测定:动物分组同前,处死小鼠后,采用二乙酰一肟显色法测定小鼠血尿素水平。④小鼠肝糖原测定:动物分组同前,处死小鼠后,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小鼠肝糖原含量。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结果:小鼠2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扇贝提取物20和40g/L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0.01)。翡翠贻见提取物20和40g/L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0.01)。扇贝提取物40g/L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翡翠贻贝提取物40g/L组(P〈0.05)。②扇贝提取物40g/L组和翡翠贻贝提取物20g/L组小鼠血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扇贝提取物40∥L组小鼠血尿素氨水平明显低于翡翠贻贝提取物40g/L组(P〈0.05)。③20和40g/L扇贝取物及翡翠贻贝提取物组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质量浓度的扇贝提取物与翡翠贻贝提取物组小鼠肝糖原含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扇贝提取物和翡翠贻贝提取物均对小鼠有抗疲劳作用,且扇贝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稍优于翡翠贻贝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食物中镉污染现状,为干预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共采集样品250份,用GB/T 5009-2003方法检测.结果 30份猪肉样品镉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禽畜肉类≤0.1 mg/kg;禽畜肝脏≤0.5 mg/kg;禽畜肾脏≤1.0 mg/kg),且猪肉<猪肝<猪肾,2011年猪肾中镉含量比2004年低59倍;71份贝类镉含量均值0.299mg/kg;39份豆类和63份鱼类样品均≤0.050 mg/kg;47份大米样品含量<0.010至>0.20mg/kg.结论 集约化、配合饲料饲养,缩短饲养周期,是猪肾中镉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是食品镉污染的主要来源,控制和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川、福建和广西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86株副溶血性弧菌对8种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结果 186株副溶血性弧菌总耐药率为69.35%,主要耐受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几何均数大于耐药解释标准。4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中介。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等4种抗生素100%敏感。按照分离省份、采样环节和样品种类分类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氨苄西林耐药谱3个采样环节中养殖场的耐药率最高为73.68%,3个省份中四川菌株的耐药率最高为70.94%,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58份样品中,有44份样品分离出2株及以上菌株,样品分离菌株的耐药谱多态率为77.27%(34/44)。结论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养殖环境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主要来源,需加强贝类养殖过程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贝类中GI型扎幌样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方法 通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贝类中扎幌样病毒进行浓缩,用序列比对软件设计出针对GI型扎幌样病毒保守序列的通用引物与探针,建立GI型扎幌样病毒荧光定量PeR检测方法 .结果 浓度为106~104,103,102~101拷贝/μL的GI扎幌样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3,1/3,0/3,因此,常规逆转聚合酶链反应(RT-PCR)最低检出限为103拷贝/μL.此荧光定量PCR方法 对贝类中GI型扎幌样病毒检测高度特异,最低检出限可达102拷贝/μL,比常规RT-PCR的低1个数量级,即灵敏度高10倍,线性范围为102~106拷贝/μ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8.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GI型扎幌样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可用于贝类中GI型扎幌样病毒污染状况及其突发事件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淡水贝类产品在余姚市的江河、湖泊中有广泛的分布,因其价廉物美而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为了解该市淡水贝类重金属的含量,从而确定人民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它。我们科对本市主要贝类产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其中铁、锰,铜、锌采用了火焰分光光度计,国标中对此4种物质采用了两种前处理方法,为了快速,方便,准确地得到结果,作者对这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其中干法消化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可以同时进行4种金属的前处理工作,而且方法的回收率也很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厦门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消费安全指导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2010年8—9月、2011年3—11月对采集的贝类活体、环境标本和贝类加工产品进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1年共采集207份样品。贝类活体123份,检出VP 95株,检出率为77.24%。贝类活体中益蛏的VP检出率较高为84.2%,海蛎中的VP检出率最低,为63.3%,11个海域均检出VP。84份贝类加工产品均未检出。结论厦门市贝类活体中VP的污染率较高,必须持续地进行贝类活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江流域芜湖段的淡水贝类种类分布。方法利用三角拖网采集长江流域芜湖段的湖泊,标本经75%酒精固定后带回实验室鉴定。结果从42个采样点共收集到淡水贝类标本986份,经鉴定隶属为2纲9科17属24种。结论长江流域芜湖段淡水贝类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可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需要进一步的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腔阔盘吸虫在贝类宿主体中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腔阔盘吸虫在贝类宿主体内发育的组织学情况。方法:用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leomaticum)虫卵人工感染同型阔纹锅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后在不同时间时固定蜗牛,经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复染,观察腔阔盘吸虫在蜗牛体内的发育变化。结果与结论:感染后5-12天为早期母胞蚴阶段,感染15天母胞蚴体内开始出现子胞蚴的胚球,29天的母胞蚴增大明显,胚球数目增多;40天的母胞蚴布满肠壁周围,胚球两端拉长;47天的母胞蚴体内的子胞蚴胚球增大明显,已出现内外囊壁的分化,内囊壁内外围着胚细胞组成的中心区域;感染91天的子胞蚴体内出现尾蚴胚体;118天的子胞蚴体内的尾蚴已经成熟,子胞蚴移向呼吸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