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房树人测验"?"房树人测验"是投射测验中绘画测验的一种,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巴克(Buck.J.N),1948年他将自己的见解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房树人测验"在心理咨询中适用的范围较广,不仅可用于群体测验也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痛经的中医药辨治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1988—2019年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 Ver38诊籍中医师工作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辅助平台,运用文本解析对临床医案进行研究。结果:研究文献131篇,医案104则,涉及病例128次,332诊次,涉及症状92条,病机33条,舌象27条,脉象17条,药物249种。结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特异症状为“经行腹痛”,可见症为“夹血块、月经色暗、手足冰冷、经期腰酸”,相关舌脉为“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常用治法为“行气化瘀,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延胡索、川芎”。  相似文献   
3.
黄萍  王怡  陈博  郭蕾  刘志宏  齐进  邓廉夫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69-2176
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发生膝关节变形、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改变,预示KOA是与运动学、动力学等生物力学因素关系密切的一种疾病。而目前临床上缺乏对这些运动学、动力学指标的客观定量评定指标。目的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解析KOA患者的病情,为临床医生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新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2017年6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双KOA患者10例作为KOA组,另外招募无膝关节疼痛的健康中老年人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英国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行走测试,并分析受试者的步行情况和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KOA患者存在明显的步态和生物力学特征:步频、跛行指数、步长、步幅、步速均缩短,双足支撑期、单足支撑期、一步时间、步行周期均延长(P<0.05);膝关节屈曲角峰值,冠状面最初角度,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膝关节最大活动范围均减小(P<0.05);膝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加速度峰值和平均值均减小(P<0.05);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减小(P<0.05);Y轴和Z轴方向地板反作用力峰值减小(P<0.05)。结论 KOA患者关节内及其周围生物力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下肢运动出现了异常。而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KOA患者和正常人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指标,为KOA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基于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直肠癌术前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VMAT)的剂量计算精度。方法: 选取20例基于AAA算法和RapidPlan模型优化的直肠癌术前VMAT计划,通过对比蒙卡模拟与治疗计划计算结果的平均DVH、靶区适形度(CI)、靶区均匀性(HI)和Gamma 3D通过率等参数,评估基于AAA算法的VMAT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精度。结果: 两种Gamma 3D评估策略通过率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97.58±0.47%(Max Dose)、92.46±1.76%(Local Dose),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TV和PGTV的CI、DMin、膀胱的D50%、DMean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做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除PGTV的CI和Dmin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服从正态分布的参数做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apidplan模型计划在低剂量区通过率较低,说明AAA算法射野边缘低剂量区计算偏差较大;靶区Dmin与算法的精度较为相关,CI和HI参数相对于蒙卡模拟结果有一定差异;AAA算法在股骨头和膀胱的D50%、DMean相对蒙卡模型有不同程度的低估。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脉搏信号形态和周期的量化分析,本研究提出一种脉搏信号时空解析建模及量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脉搏信号的形成机理,将脉搏周期和基线引入脉搏解析模型,得到时空解析模型表达式及12个参数,用于脉搏波的量化描述。然后,提出了基于实际脉搏信号的模型参数估计流程,给出参数估计的优化方法、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将所提出的时空解析建模方法用于国际标准生理信号开源数据库(PhysioNet)幻想曲(Fantasia)子库中的健康人脉搏波,从解析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些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人体心脏搏动节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提取的模型参数为输入,采用随机森林、概率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对脉搏波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分类效果最好,Kappa系数达到98%以上。本研究提出的时空解析建模方法可有效地对脉搏信号进行量化分析,为脉搏信号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地反映中药多成分特征的质量控制模式.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方法分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的解析方法多种多样,相似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中,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数字对象唯一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被形象地称为"英特网上的条形码",如同贴了标签的商品,数字对象一旦被分配一个DOI号,无论它处于英特网上的任何位置,通过DOI都能够找到它,因此解决了传统网络标识系统的不稳定性,实现了更有效的网络链接。DOI技术将成为国际上数字出版界构建数字信息交换平台的首要选择。美国出版协会(AAP)于1998年创建了DOI以来,制定了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解析系统,目前在出版界得到了广泛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其药理解析。方法该研究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月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将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c Tn I和LDL水平以及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重组柞蚕抗菌肽AD毕赤酵母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纯品,并对其进行纯度、分子量和抗菌作用的鉴定。方法用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法对发酵液中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的纯度,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产物进行分子量鉴定,并结合传统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柞蚕抗菌肽AD纯品对E.coli敏感株及耐药株的抗菌作用。结果重组柞蚕抗菌肽AD经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纯化后的纯度达到98.40%,分子量为4068.15Da,与所设计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大小相近。所纯化出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敏感株ATCC25922和产β-内酰胺酶耐药株株ATCC35218的抗菌作用均为MIC 8μg/m L,而头孢他啶和氨苄西林对耐药株ATCC35218的MIC的值分别为8μg/m L和>32μg/m L。结论成功纯化分离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其对E.coli敏感株和耐药株具有相同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免疫球蛋白IgE在Ⅰ型变态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诊断方法为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的检测,都依赖于使用过敏原粗提取物。但是,粗提物中不仅含有致敏组分还含有非致敏组分,往往会干扰诊断从而影响后续免疫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为准确和稳定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组分解析诊断是一种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它使用纯化的天然或重组过敏原来检测每个过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水平,避免了粗提物中非致敏组分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外,此方法还能同时检测多种致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梳理了组分解析诊断在常见过敏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