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22篇
  免费   7828篇
  国内免费   2551篇
耳鼻咽喉   766篇
儿科学   486篇
妇产科学   243篇
基础医学   3379篇
口腔科学   2311篇
临床医学   18905篇
内科学   5178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神经病学   1193篇
特种医学   301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5788篇
综合类   34041篇
预防医学   10777篇
眼科学   1053篇
药学   9570篇
  108篇
中国医学   3634篇
肿瘤学   322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410篇
  2022年   1504篇
  2021年   1725篇
  2020年   2555篇
  2019年   1834篇
  2018年   1034篇
  2017年   1788篇
  2016年   2136篇
  2015年   2813篇
  2014年   5321篇
  2013年   5425篇
  2012年   7402篇
  2011年   8117篇
  2010年   7714篇
  2009年   7917篇
  2008年   7826篇
  2007年   7336篇
  2006年   7445篇
  2005年   7305篇
  2004年   5934篇
  2003年   6313篇
  2002年   5334篇
  2001年   4623篇
  2000年   2787篇
  1999年   2500篇
  1998年   2274篇
  1997年   2194篇
  1996年   1982篇
  1995年   1700篇
  1994年   1378篇
  1993年   1018篇
  1992年   853篇
  1991年   819篇
  1990年   623篇
  1989年   772篇
  1988年   274篇
  1987年   270篇
  1986年   218篇
  1985年   223篇
  1984年   122篇
  1983年   107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X”证书制度下生理学教学改革效果。方法根据职业教育教改精神和文献调研结果,对高职护理专业进行生理学教学改革。结果以岗位需求为量度确定教学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拟定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与护理过程对接,紧扣“1+X”证书制度,通过职教云平台建设生理学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内容,突出技能训练,有效开展基于护理过程的线上线下教学。结论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考试成绩与2017级比较,平均分提高4.5分,及格率提高5.7%;参加河南省首届“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为100.0%,理论考试通过率为97.8%。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左心房(LA)和肺静脉(PV)CT成像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管电压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143例/组。A组使用低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ASIR-V 10%~100%间隔10%重建;B组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帕醇370 mgI/mL,ASIR-V 50%重建。LA和PV图像质量客观评价采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比较,主观评分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价。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摄入量、LA和PV解剖变异显示率及相关测量指标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A、B两组比较,LA和PV的CT值、解剖变异显示率以及相关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分别较B组减少约37.4%、29.9%(P < 0.05)。随ASIR-V重建比例的增加,A组的SD值逐渐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逐渐升高(P < 0.05);A组重建图像中,70%和80% ASIR-V的主观评分最高(P < 0.05)。  结论  低管电压(100 kVp)、低浓度碘对比剂(300 mgI/mL)联合70%或80% ASIR-V扫描方案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对LA和PV解剖及相关指标的评价,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电离辐射并减少碘剂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关键基因。 方法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7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例脓毒症ALI患者样本(ALI组)和21例脓毒症患者样本(脓毒症组)基因数据。使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前10位hub基因。 结果从GSE1047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稳态、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跨膜、泛素结合酶活性、蛋白络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结合蛋白活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脂酶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前10位hub基因,分别为CD4、CD74、髓细胞核分化抗原(MNDA)、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人白细胞抗原DRA(HLA-DRA)、细胞附着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CYTIP)、凝血因子XⅢA链(F13A1)、血清胱抑素F(CST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结论CD4、CD74、MNDA、TREM1、HLA-DRA、CYTIP、F13A1、CST7、MAPK1及CDKN1A是脓毒症诱导ALI的关键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肺是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转移的目标器官之一。尽管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检查肺部转移最广泛的应用方法,但发现早期的肺转移灶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如果能在最早的时间点上,经胸部CT扫描而发现肺转移,可能会改变癌症的分期,并且该信息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决策,将使患者受益。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CT扫描是否可以在比当前更早的时间节点上发现肺转移。 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选择120例肺转移患者的CT检查影像及临床病史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扫描结果。这120例患者患有原发性肺癌、食道癌、肠癌及肝癌。经过后来CT扫描证实有肺部转移的患者均进行了多次胸部CT检查(包括术前胸部CT)。检查早期的CT扫描以确定是否在相同位置的肺转移灶已被诊断或漏诊。根据原发癌的类型和邻近血管的分类对肺转移的漏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漏诊的肺转移病例为42/120(35%),其中单发转移为21例,多发转移为21例。遗漏转移的地方,在肺段区域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临近血管、胸膜或叶间裂似乎是漏诊肺转移的重要因素(P <0.01)。 结论:在CT扫描中出现的早期肺转移有相当一部分被放射科医生漏诊。通过培训改进以及技术发展(例如计算机辅助检测),CT扫描可以在更早的时间节点上诊断出肺转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以上气道形态学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效能。方法 收集355例接受睡眠监测及鼻咽部CT检查的 ≤ 10岁儿童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归入训练集(n=248)或验证集(n=107);其中237例确诊OSA。以训练集中的OSA为结局变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SA影响因素,建立OSA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该模型诊断儿童OSA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气道最狭窄处左右径、腺样体形态和睡眠打鼾病程是OSA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上述3个变量构建OSA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其诊断OS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5%CI(0.89,0.96)]。以Bootstrap法行内部验证,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于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其AUC为0.85[95%CI(0.78,0.93)],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DCA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净收益率均高于无效线。结论 基于上气道形态学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诊断儿童OSA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术前评估抱立位及仰卧位超声与倒立位X线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一致性及准确性。方法122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低位组和中高位组),术前应用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及倒立位X线对直肠盲端至肛门隐窝皮肤距离(P-Pe间距)进行测量,比较三种检查方法与术后诊断一致性,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P-Pe测量精确性。 结果 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的灵敏度分别为97.18%、91.54%、77.64%;特异度分别为96.08%、96.08%、98.04%;符合率分别为96.72%、93.44%、86.07%;Kappa值分别为0.933、0.867、0.725,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7、0.972,经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过两两比较,中高位组患儿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高于手术方式测量值(P<0.05),抱立位超声、仰卧位超声测量结果与手术方式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低位组时四种不同方法测量值的均数不同(F=46.36,P <0.001);经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Dunnett检验,低位组患儿仰卧位超声、倒立位X线测量结果均高于手术测量值(P<0.05),抱立位超声与手术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高位组,不同体位下超声(抱立位和仰卧位)与X线定位诊断CARM准确性及测值均较高;低位组,超声诊断优于倒立位X线,采用抱立位超声具有更精确的测量及定位价值,力求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X受体α(LXRα)和细胞色素P450亚型7A1(CYP7A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将炎症活动度分级>G2和肝纤维化分期>S2定义为肝组织炎症或纤维化程度显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CYP7A1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LXRα mRNA和CYP7A1 mRNA水平。结果 118例CHB患者肝组织LXRα和CYP7A1蛋白和/或其mRNA阳性分别为78.0%和73.7%;38例肝组织显著炎症组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6±0.2)和(0.3±0.1),显著高于80例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4±0.1)和(0.1±0.0),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8±0.2)和(0.4±0.1),显著高于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0),P<0.05];4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肝组织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70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1),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4±0.2)和(0.2±0.1),P<0.05]。结论 LXRα和CYP7A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早期自然死亡率极高。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效果明确,但创伤巨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些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术创伤及围术期病死率明显下降[1]。但部分复杂病例的TEVAR,比如部位复杂(累及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和形态学复杂(短瘤颈、弓型不佳、迷走锁骨下、右弓右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