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起病,体温在1~2 d内升至39~40℃,多为持续高热或弛张热。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常易漏诊、误诊。现将近3年来西沙某海岛卫生所就诊的21例恙虫病病例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恙虫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2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发病前3周有野外训练史,有高热伴特征性焦痂,淋巴结肿大,红色丘疹,头痛。1.2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均有高热,体温最高40.5℃,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驻西沙群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驻西沙群岛174名军人进行测评,将其结果与军人常模及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驻岛官兵的人际敏感、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65±0.56)分,(1.24±0.33)分,(1.44±0.46)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1.54±0.52)分,(1.46±0.4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聚类分析,174名驻岛官兵可分为3类:第一类SCL-90得分较低,第二类得分中等,第三类得分较高.各类军人年龄、性别、婚恋状况、受教育程度、军龄、职别等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驻西沙群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可分为三个亚类,各类军人具有不同的人口学资料及服役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沙群岛恙螨所携恙虫病东方体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西沙群岛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序列。探讨南海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的形成。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西沙群岛恙螨所携恙虫病东方体的56kDa蛋白基因片段,继而将NPCR产物克隆进pGEM-T载体并且测序,测序结果在国际互联网作多序列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西沙群岛收集的恙螨扩增出507bp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证实与Karp株同源性85%,与Gilliam株同源性68%,与Yonchon株同源性67%,与Kato株同源性65%,结论 西沙群岛的恙螨携带恙虫病东方体以Karp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在西沙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首次同时检测西沙群岛现场采获的媒介恙螨及其宿主全民虫病立克次体(Rt)DNA。地里纤恙螨阳性率15.15%;宿主血阳性率11.48%,脾脏阳性率13.89%,其中臭的阳性率为12.77%和17.39%,褐家鼠为11.11%和12.5%,黄胸鼠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技术首次同时检测西沙群岛现场采获的媒介恙螨及其宿主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Rt)DNA.地里纤恙螨阳性率15.15%;宿主血阳性率11.48%,脾脏阳性率13.89%,其中臭鼩鼱的阳性率为12.77%和17.39%,褐家鼠为11.11%和12.5%,黄胸鼠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 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3种共计160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鼩鼱,优势种为褐家鼠(61.25%)。捕获的315只蚊成虫隶属4属5种,优势种是骚扰阿蚊(52.38%),按蚊经分子鉴定为浅色按蚊B。捕获蠓成虫121只,隶属3亚科4属8种,帛琉库蠓为优势种(61.98%)。 结论 共发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的鼠形动物3种,蚊5种,蠓8种,其中按蚊和蠓均为西沙群岛首次记述,斑美铗蠓和泥泽铗蠓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体金试剂条和PCR检测鼠形动物的常见病原感染情况,依据形态学初步鉴定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结果 西沙群岛的吸血昆虫中,库蚊、阿蚊和库蠓为优势种群,蠓在4月密度最高(55.55%,6 984/12 573),并在西沙群岛采集到贝氏司蛉(n=11).鼠形动物血清中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A型肉毒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1/29)和14.00%(7/50),鼠疫和立克次体病抗体均为阴性.巢氏PCR扩增70只鼠形动物的立克次体Sta58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1.43%(8/70).获得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共248个个体,其中革螨占93.55%(232/248).结论 吸血昆虫在西沙群岛未见明显的种群动态变化,本研究首次记述了西沙群岛的白蛉;鼠形动物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和2种细菌的毒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薄叶网胰藻的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过1DNMR,2DNMR,EIMS,HRMS及X-ray等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4-对苄氧基苯(Ⅰ)、胆甾-4-烯-3β,6β-二醇(Ⅱ)和N-(2’-羟基-1’-羟甲基十六烷基)十九脂肪酸酰胺(Ⅲ)。其中化合物Ⅰ是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沙驻军上岛前后体内必需元素的变化,为驻岛部队营养素供给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刚上岛人员及已在海岛服役一年以上人员各10人,逐月取发,将发中Zn,Cu,Fe,Mn,Mg及Ca的含量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Plasma400型ICP-AES仪进行测定,历时一年。结果:人员上岛后发中各必需元素的含量逐步减少,上岛6个月后与上岛前相比Zn由158.70μg/g下降至132.23μg/g;Cu由8.63μg/g下降至8.01μg/g;Fe由42.48μg/g下降至40.32μg/g;Mn由1.21μg/g下降至0.72μg/g;Mg由140.30μg/g下降至86.37μg/g;Ca由1011.01μg/g下降至819.01μg/g,除Cu外其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驻岛人员体内必需元素的需要量较陆地人员更大,应及时补充,加强膳食营养及富含矿物元素饮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笔者在西沙群岛为 74名驻岛人员做了心电图检查。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2 5 .9± 6 .7)岁 ,在岛生活平均时间 (2 .1±1.6 )年 ,分别来自 8个不同的小岛。用心电图仪描记被检查者静卧放松状态下的 12导联心电图。U波振幅以V3(或V2 )导联为标准导联 ,以QRS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