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8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654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271篇
预防医学   25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993篇
  1篇
中国医学   481篇
肿瘤学   14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丹皮酚为起始原料,经结构修饰得到25个新的丹皮酚肟类衍生物4a ~ 4y,其结构经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h、4j对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优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且化合物4h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类药性,可作为新的抗血小板活性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22,(1):140-145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与抗高血压药物效果反应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与常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抗疟疾外,对心血管系统也具有保护作用。青蒿素通过增加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干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等机制,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梗死等作用,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N-苄氧羰基甘氨酰-L-脯氨酸为原料,首次合成了10个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Ⅲa~Ⅲi、Ⅳ),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认。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Ⅲa~Ⅲi和Ⅳ对HepG2、THP-1、HeLa、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Ⅲa对HepG2细胞的活性最突出,IC50达0.58 nmol/L。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Ⅲa和FAPα酶的结合模式,Ⅲa可以与FAPα酶的多个位点产生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28个全新12N取代苦豆碱衍生物并测定其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下调PD-L1水平的活性。其中,化合物7f具有较高的下调PD-L1活性,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显示出较低的细胞毒性。7f可浓度依赖性地激活共培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示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 7f可能通过溶酶体途径介导PD-L1的降解。该研究为苦豆碱类化合物发展为一类全新小分子肿瘤免疫抑制剂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杨梅素类糖苷衍生物,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 以天然产物杨梅苷为起始原料,经过保护基策略、糖苷化反应、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一系列新型半乳糖苷衍生物,对杨梅素类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以杨梅苷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个杨梅素类衍生物,其中包含有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糖苷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进行了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8个杨梅素衍生物具有较杨梅素和杨梅苷更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a-1~9a-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8 μg/mL。结论 本研究首次以杨梅苷作为原料,设计了新的合成路线,并对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化合物的初步活性结果显示,黄酮醇3位羟基半乳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杨梅素的抗菌活性,为杨梅素的进一步抗菌化合物的寻找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新型吲哚衍生物及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35篇,对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新型吲哚衍生物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近年来,随着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普遍发生,越来越多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吲哚衍生物被设计合成;将不同结构的吲哚衍生物分为9大类,并综述其抗病毒活性。结论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吲哚类衍生物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尤其是新型的大环吲哚衍生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酶Q_(10)静脉滴注辅助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各40例。溶栓组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接受辅酶Q_(10)静滴辅助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0.5、1、2 h冠脉再通率,采用彩超测量左心室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E/A)、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组溶栓后0.5、1、2 h冠脉再通率(37.50%、72.50%、87.50%)与溶栓组(32.50%、65.00%、8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溶栓组(均P<0.05)。结论辅酶Q_(10)静滴辅助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治疗STEMI,可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均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通过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分别从二维、三维形态学角度观察药物对骨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药物对体内破骨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手段检测药物对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均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组织骨质疏松样改变,其中Nil组改善骨微结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NSC-OST组,最后是OST组;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NSC-OST可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BMD和BV/TV(P0.05),并明显改善Tb.N、Tb.Sp、Tb.Th三项指标(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 TRAP染色提示NSC-OST可以明显抑制N.Oc/BS和Oc.S/BS两项破骨生成参数(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免疫组化实验提示: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的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的表达,前两项指标NSC-OST与Nil抑制作用相当,抑制CTSK时NSC-OST的作用要弱于Nil,均强于OST。结论 NSC-OST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前期研究表明二氢卟吩f的3-乙烯基成醚修饰具有更强的光敏抗肿瘤活性而设计合成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1),研究其初步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方法 以蚕沙叶绿素a粗提物酸水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5)经碱及空气氧化降解制得的紫红素-18(4)为先导物,通过碱水解和CH2N2甲基化制得二氢卟吩p6三甲酯(2),2与33% HBr加成后再和烷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1),并评价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结果 6个目标化合物1a-1f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均优于同类阳性对照药他拉泊芬和维替泊芬,其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电喷雾高分辨质谱(ESI-HRMS)确证。结论 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强、治疗指数(暗毒/光毒比)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