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22篇
  免费   3467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1066篇
妇产科学   362篇
基础医学   2512篇
口腔科学   862篇
临床医学   11214篇
内科学   6676篇
皮肤病学   317篇
神经病学   944篇
特种医学   14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2060篇
综合类   18730篇
预防医学   6460篇
眼科学   278篇
药学   8970篇
  55篇
中国医学   5532篇
肿瘤学   102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0篇
  2022年   1124篇
  2021年   1315篇
  2020年   1772篇
  2019年   1751篇
  2018年   710篇
  2017年   1521篇
  2016年   1582篇
  2015年   1703篇
  2014年   2859篇
  2013年   2884篇
  2012年   3783篇
  2011年   3944篇
  2010年   3520篇
  2009年   3465篇
  2008年   4195篇
  2007年   3595篇
  2006年   3331篇
  2005年   3576篇
  2004年   2934篇
  2003年   2754篇
  2002年   2173篇
  2001年   1976篇
  2000年   1595篇
  1999年   1411篇
  1998年   1308篇
  1997年   1092篇
  1996年   1067篇
  1995年   979篇
  1994年   802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452篇
  1991年   508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的基因,为ITP治疗寻求新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ITP患者(ITP组)8例和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8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moDCs),选取ITP组和正常对照组moDCs样本各3例,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他moDCs样本分为对照组、ITP组和ITP+雷帕霉素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s表面分子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oDCs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结果 差异性表达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组患者moDCs中有161个基因表达上调,32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分子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T细胞分化、T细胞共刺激、T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ITP组患者树突状细胞中mTORC1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发现,ITP组患者moDCs中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mTORC1活化标志物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相对含量升高,同时ITP组患者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表达增加,而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降低。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抑制moD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和促炎因子IL-6、IL-12的分泌,并上调IL-10的表达,而对TGF-β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结论 ITP患者moDCs中mTORC1信号通路高度激活,使用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以改善moDCs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mTORC1信号通路可能是调节ITP患者moDCs功能异常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及阿司匹林抑制率对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7d后,利用血栓弹力图对血小板抑制率及有关参数进行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将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患者设置为A组(23例),无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患者设置为B组(65例).改用氯吡格雷对A组患者持续抗血小板治疗7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然后依据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率分为良好组(血小板抑制率超过75%)、一般组(血小板抑制率为50%~75%)及无效组(血小板抑制率不足50%),分析阿司匹林抑制率对脑微出血的影响.结果 88例患者经阿司匹林干预后,42例(47.73%)恢复良好,23例(26.14%)恢复一般,23例(26.14%)反应低下,有效率为73.86%(65/88).23例阿司匹林反应低下者改服氯吡格雷后,19例(82.61%)恢复良好,3例(13.04%)恢复一般,1例(4.35%)反应低下,有效率为95.65%(22/23).A组治疗7 d后花生四烯酸(AA)诱导途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途径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7 d后α角小于治疗前,最大振幅(MA)低于治疗前,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值大于治疗前(P<0.05).无效组脑微出血发生率低于良好组,脑卒中发生率、MA-AA值高于一般组和良好组,R、K值低于一般组和良好组(P<0.05);一般组脑微出血发生率、R值、K值低于良好组,MA-AA值高于良好组(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对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有利于个体化治疗,值得推广应用.阿司匹林抑制率维持于50%~75%有助于减少脑微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AMI后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按Killip分级法分为四级,其中Ⅰ级30例,Ⅱ级46例,Ⅲ级32例,Ⅳ12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一般资料、TEG指标、FIB、MPV等,分析TEG、FIB、MPV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EG指标与FIB、MPV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EG指标中ɑ角、MA、CI、FIB、MP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组TEG指标中R值、K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降低,ɑ角、MA值及FIB、MPV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FIB呈负相关性(r=-0.265),K值与MPV呈负相关性(r=-0.310...  相似文献   
5.
以丹皮酚为起始原料,经结构修饰得到25个新的丹皮酚肟类衍生物4a ~ 4y,其结构经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h、4j对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优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且化合物4h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类药性,可作为新的抗血小板活性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为制定针对该年龄层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方法  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资料,按性别和年龄提取1990—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等指标来分析该群体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幅度。  结果  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DALY率、YLL、YLL率、YLD与YLD率分别为847人、0.37/10万、62 621人年、27.51/10万、58 036人年、25.49/10万、4 584人年与2.01/10万,相比1990年增幅分别为401.18%,691.49%,370.48%,648.26%,409.53%,710.33%,138.87%与279.25%。2019年中国10~14,15~19岁与20~24岁男性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与DALY率均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增幅均高于女性;10~14岁人群疾病负担增幅高于20~24岁。1990—2019年,随着年龄和年份的增加,青少年死亡率和DALY率的性别差距增大。  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感染风险持续增加,低龄HIV感染者增幅明显,性别差异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艳 《贵州医药》2022,(5):747-74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计数(PLT)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NEC患儿65例(研究组)以及同期非感染早产儿及足月儿65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新生儿IL-6、CRP、PCT和PLT水平;同时参考修正的Bell-NEC分级将研究组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比较三种不同分级患儿上述指标间的水平差异,分析IL-6、CRP、PCT和PLT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PLT水平低于健康组新生儿(P<0.05)。参考Bell-NEC分级标准将研究组分为33例Ⅰ级患儿、25例Ⅱ级患儿和7例Ⅲ级患儿;经对比显示,Ⅲ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0.05),并且Ⅱ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Ⅰ级患儿(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6、CRP、PCT与Bell-NEC分级之间呈正相关性(P&l...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研究壳三糖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排泄。方法 建立并验证了大鼠组织、尿液和粪便中壳三糖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检测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壳三糖35 mg/kg后,分别在0.5、1.5、3 h 摘取组织,0 h - 4 h、4 h - 8 h、8 h - 12 h、12 h - 24 h 、24 h - 36 h、36 – 48 h时间段收集尿液和粪便。用建立的LC-MS/MS方法测定组织、尿液和粪便中的壳三糖含量。结果 组织、尿液和粪便中壳三糖在10 - 100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14.20%,准确度的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为?11.30%~8.33%,提取回收率为85.2% - 97.9%,没有明显的基质效应,在室温放置24 h、反复冻融以及-40℃放置30天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满足生物样品的检测需求。灌胃给药后,0.5 h就可以在主要组织检测到壳三糖,1.5 h肾脏中壳三糖含量明显升高,3 h未在大脑中检测到壳三糖。48 h后壳三糖在尿液、粪便中的排泄率分别为7.15%、72.80%。结论 壳三糖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在大鼠体内分布和排泄,壳三糖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以肝和肾为主,粪便是壳三糖的主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