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2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7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480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164篇
预防医学   12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4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20年桐城市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现状,为科学制定晚血患者救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信息管理平台”中2020年底桐城市现存的经过专家审核、认定的晚血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并对晚血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2020年桐城市在册晚血患者152例,2018—2020年通过主动筛查发现新发晚血患者11人,占现存晚血患者的7.24%。其中,男性73例,女性79例;年龄最大95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74.5岁。晚血患者分布于范岗、新渡、嬉子湖等13个镇(街道)。临床分型中,腹水型147例,巨脾型5例,未发现结肠增厚和侏儒型病例。152例晚血患者平均确诊年限为15年,最长为61年,最短为1年。所有晚血患者每年均进行一次住院治疗,治疗次数最多的达16次,最少的1次,平均10次。152例晚血患者中128例伴有基础性疾病,目前生活自理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分别为143人、4人和5人。结论 桐城市晚血患者高龄化,伴有基础性疾患多,需要强化综合救治措施,以期提高晚血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庆市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安庆市3个流行县(区),通过Credamo调研平台发放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庆市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4.33%,态度正确率为91.54%,行为正确率为76.25%。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9、57.459,P均<0.05);不同流行区类型、年龄组、文化程度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流行区类型、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的血防态度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安庆市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较高,对血吸虫病防治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行为正确率有待提高。在今后血防工作中需加强对居民行为上的引导,对经常接触疫水的居民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提高在校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山丘型流行区主要分布于四川和云南2省。通过60余年的积极防控,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四川、云南2省抓住农村农业发展新机遇,积极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防治模式,构建敏感、高效的监测体系,积极应对消除进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有力推动了我国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云南省洱源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洱源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已建成了省级?市级?县级三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实验室质控样本考核、核酸诊断方法与免疫诊断试剂现场应用评价等活动。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的评审过程、参比实验室的运行,分析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血吸虫病参比及网络实验室的建成将为云南省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