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赵丹华  李玉华 《中国药事》2019,33(11):1264-1269
目的:构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的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感染性克隆,并通过体外拯救获得恢复病毒,用于乙脑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以及乙脑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高通量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反向遗传学、融合PCR以及无缝拼接等体外重组技术,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插入到乙脑病毒SA14-14-2全长感染性克隆的5''非编码区与C蛋白编码区之间,线性化后体外转录为RNA并转染BHK21细胞,在细胞感染和动物试验分别检测恢复病毒的拯救和F-LUC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F-LUC报告基因的SA14-14-2乙脑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了重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细胞与动物水平均证明拯救的病毒可较高水平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结论:本研究构建出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的SA14-14-2感染性克隆,并拯救获得带有荧光素酶的重组乙脑病毒,为乙脑血清中和抗体的高通量筛选、病毒感染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食品中的致癌物。方法双荧光素酶试验中,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食品中常见的致突变性/致癌性物质的p5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以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对照。结果文献报道有致突变性/致癌性的8个样品中有7个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为阳性,而且阳性剂量低于大多数传统毒理试验,阳性样品的荧光素酶活性有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缺乏致突变性/致癌性文献的隐色结晶紫的荧光素酶活性仅略有增加。结论 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通量食品致癌物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4.
5.
miR-449a通过靶向KLF4蛋白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R-449a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携带miR-449a抑制剂、miR-449a mimic的质粒和携带KLF4 siRNA的病毒,并将其转染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当中,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49a的量,用Western blot检测KLF4的表达量,并检测表型转化相关代表蛋白SM-MHC、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同时,用CCK-8和细胞划痕试验来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状况。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表达量及细胞结构变化。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证实miR-449a与KLF4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miR-449a的下调可以增加KLF4的表达以此达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并增加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可以通过上调miR-449a降低KLF4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降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花瞻  安静  王培刚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09-1013
目的 拟将荧光素酶基因整合入登革病毒(DENV)亚病毒颗粒(RSPs)中,构建能用于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ADE)高通量筛选的研究工具。方法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插入DENV包膜蛋白基因prME的3'端,取代prME第二个跨膜区,构建prME-luc融合基因。用prME-luc融合基因转染293T细胞,在上清中检测携带荧光素酶的登革亚病毒颗粒(RSP-luc)。结果 转染prME-luc的293T细胞可以将RSP-luc释放至培养上清中,共转染野生型prME能够提高RSP-luc的产量。Western-blot技术确认了RSP-luc中含有DENV包膜蛋白和荧光素酶形成的融合蛋白。RSP-luc易于制备并可通过超速离心分离纯化,且可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定量。体外实验显示RSP-luc能够与Vero细胞、U937细胞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等DENV靶细胞结合,结合过程可被受体类似物硫酸肝素竞争性抑制,也可被DENV特异性抗体4E11增强。结论 RSP-luc 能够模拟DENV 感染过程,有望成为深入研究DENV 与宿主相互作用及ADE 发生机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双荧光素酶实验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细胞系BGC823基因组中提取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的3’非编码区(3’-UTR)片段全长,将TIAM1-3’UTR构建在2种不同的荧光素酶基因质粒上,选择8个miRNAs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研究。结果:miR-10b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651和miR-653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变化完全相反;miR-10b-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mimic)分别使psi-TIAM1-3’UTR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高和减弱;而miR-372-3p、miR-373-3p和miR-653-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335-3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减低。结论: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时psi-TIAM1-3’UTR这类2种基因位于同一质粒且不以Renilla作为内参的质粒较为合适,并发现miR-10b-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TIAM1-3’UTR。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miR-31对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的靶向调控作用,观察miR-31在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可能影响。方法运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大鼠miR-31对LATS2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为工具载体,分别插入人工合成的大鼠LATS2基因野生型3′UTR(LATS2-3′UTR-WT)及突变型3′UTR(LATS2-3′UTR-MU)片段,构建LATS2-3′UTR-WT及LATS2-3′UTR-MU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与miR-3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分析miR-31对LATS2的靶向调控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RT-qPCR检测miR-31、LATS2及心肌细胞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F肌动蛋白荧光探针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Targetsc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大鼠miR-31与LATS2基因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成功构建LATS2-3′UTR-WT及LATS2-3′UTR-MU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LATS2-3′UTR-MU+miR-31组相比,LATS2-3′UTR-NC+miRNA-31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0.98±0.03 vs.1.00±0.03,P0.05),而LATS2-3′UTR-MT+miR-31组与LATS2-3′UTR-NC+miR-31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0.74±0.02 vs.1.00±0.03,P0.01);AngⅡ诱导48h后可检测到心肌细胞肥大基因ANP(P0.01)及β-MHC表达上调(P0.05),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miR-31表达显著上调(P0.01),LATS2基因明显下调(P0.05),96h后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结论 miR-31可通过与LATS2基因3′UTR互补结合实现其对LATS2靶向调控作用,miR-31靶向作用LATS2可能参与调控心肌细胞的肥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PCR扩增人源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启动子,构建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运用PCR技术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用Kpn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然后进行转化、菌落PCR及测序验证等。将构建成功的pGL3-proDNMT1-luc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RL-CMV-luc共转入H1299细胞中检测DNMT1启动子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634 bp的目的片段,并成功构建出DNMT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启动子具有活性。结论:DNMT1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调控机制和生物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人源性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β)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系统筛查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DCs),评估双酚A(BPA)、甲萘威和1-萘酚(1-NAP)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方法 以恒河猴肾细胞(LLC-MK2)作为转染细胞,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分别构建基于pGL3-promega和pGL4.27的TRα/β的报告基因试验。用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氨酸(T4)作为阳性受试物评价两个检测系统的灵敏性,并检测BPA、甲萘威和1-NAP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结果 基于pGL3-promega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T3的最低检测限为1.216×10-11 mol/L,在7.482×10-6 mol/L时诱导荧光素酶(Luc)的表达倍数是对照组的5.98倍,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3.327×10-8 mol/L;T4最低检测限为1.622×10-8 mol/L,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为3.4倍,EC50为2.213×10-7 mol/L。基于pGL4.27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中,T3的最低检测限为9.863×10-12 mol/L,在1.671×10-6 mol/L时产生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为对照组的8.57倍,EC50为3.327×10-8 mol/L;T4最低检测限为1.349×10-9 mol/L,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是4.6倍,EC50为4.074×10-7 mol/L。用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系统评价BPA、甲萘威和1-NAP都无甲状腺受体激动剂活性,甲萘威和1-NAP有一定受体拮抗性。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pGL3-promega和pGL4.27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都有较高的灵敏性,pGL4.27相对更高,可以用来筛查内分泌干扰化学物,检测化学物质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