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2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决明属植物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MCI、RP-18、TLC、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光叶决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决明顺反二聚苯丙素(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shonanin(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5)、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6)、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7)、4′,7-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8)、柯伊利素(9)、山柰酚(10)、芹菜素(11)、3-甲氧基槲皮素(12)、6-demethoxycapillarisin(13)、7,4′-二羟基黄酮(14)、木犀草素(15)、butin(16)、甘草素(17)和圣草酚(1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8、9、11、13、14、16~18为首次从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海洋曲霉MDCW-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菌株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烟曲霉素类化合物2''-顺式-富马霉素(1)及已知化合物fumagiringillin(2),对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均为32.0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4):518-522
目的:分离、鉴定黄皮种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皮种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氢谱(1H-NMR)、碳谱(13C-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以阿卡波糖、阿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考察。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Ⅰ)、黄皮呋喃香豆精(Ⅱ)、Lansiumarin-C(Ⅲ)、Claucoumarin A(Ⅳ)、ClausenalansiminA(Ⅴ)、(E,E)-8-(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基)补骨脂(Ⅵ)、Dihydroindicolactone(Ⅶ)。在质量浓度为0.25 mg/mL时,化合物Ⅰ、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32.4±1.9)%、(37.1±6.0)%、(39.5±1.1)%;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化合物Ⅰ、Ⅳ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5%、47.9%。结论:香豆素类化合物Ⅰ、Ⅲ、Ⅴ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Ⅳ具有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Ⅲ、Ⅴ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Ⅳ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巧  邹吉斌  姜阳明  梁光焰  胡占兴  郝小江 《中草药》2020,51(13):3378-3382
目的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链状酰胺类化合物(B07)的体外杀精作用及其对精子质膜的影响。方法:上游收集高活力人类精子分别与0μg/ml(对照组),5~640μg/ml B07作用30 min,随后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分析记录精子的活率及运动参数;用160μg/ml B07与精子作用,记录5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精子活动率;处理后的精子一部分经SYBR-14/PI双染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另一部分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质膜的变化情况;并以壬苯醇醚(N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随着B07浓度的升高,精子活率和活力呈下降趋势,最低有效浓度(MEC)为640μg/ml;荧光显微镜下经B07处理的精子呈橙色,而N9处理的精子呈红色;电子显微镜显示B07组精子头部肿胀起泡,尾部针孔样损伤,N9组精子呈溶解性改变。结论:B07具有体外杀精作用,且该作用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其对精子质膜的影响小于N9。  相似文献   
7.
鲁文静  任慧  崔小敏  胡静  曲彤  李宁  陈志永 《中国药房》2023,(11):1399-1403
猪苓是我国传统常用的利水渗湿中药,主要含有甾体类、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本文对猪苓利水渗湿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出麦角甾酮、过氧麦角甾酮、麦角甾-7,22-二烯-3-酮等甾体类化合物和猪苓多糖PPS1、PPS2、PPS3、GUMP-1-1、GUMP-1-2等可通过利尿、肾脏保护、抗炎、抗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发挥利水渗湿作用,猪苓散、猪苓汤、五苓散等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尿路感染或结石、肾性水肿、肾脏病变等方面效果显著,可为猪苓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化妆品中2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HPLC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验证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Phenyl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分别为227,310 nm。以HPLC结果进行定性筛查,并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结果进行确证。结果 2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1~10 mg·L–1,相关系数均>0.999 3,方法检出浓度为0.1~1.5 mg·kg–1,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1.4%~114.8%,RSD为0.1%~4.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适用于膏乳、水剂、粉类及精油类化妆品中2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证明洋金花单体化合物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各细胞因子mRNA进行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合物G4有较高的细胞毒性浓度值,并且可强烈抑制T细胞增殖,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有调节作用。结论洋金花G4对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可抑制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上班族经常自带前一天晚上加工的饭菜,放到第二天中午再次加热食用,既方便又省钱。但不知不觉中,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在致癌物质,在日复一日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1.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来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可以通过加热隔夜饭菜来杀灭其中的某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是对食物中细菌释放的化学性毒素来说,加热就不是正确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