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83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48篇
特种医学   4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1678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439篇
  4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3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中颅窝脑膜瘤术中保护蝶顶窦引流静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5.5岁;发病时间4个月至3年。27例患者侧裂静脉呈蝶顶窦优势引流者15例,非优势引流者12例。所有患者均经额颞筋膜间入路行脑膜瘤切除术。结果 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中Simpson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3例。术中3例蝶顶窦非优势引流者,因肿瘤包绕粘连,给予电凝切断。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1例因脑水肿加重行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随访2~13年,平均随访5.5年,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中颅窝脑膜瘤常累及甚至包绕蝶顶窦引流静脉,术前要详细评估静脉引流情况,术中要重视该静脉的保护,锐性分离解剖保留引流静脉,才能减轻术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肿瘤突入窦腔内4例,与窦壁外层紧密联系8例,位于窦镰旁30例。Simpson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窦镰旁脑膜瘤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手术风险高。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术中进行精细操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齐晏  李月  李宗平  杨旭  张烨 《西部医学》2022,34(10):1547-1551
目的 探讨囊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21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基线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显微术后发生癫痫者纳入发生组(55例),未发生癫痫者纳入未发生组(50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纳入可能影响囊性脑膜瘤患者显微术后发生癫痫的多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囊性脑膜瘤患者显微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的患者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占46.67%,其次四肢无力、头痛伴四肢无力、癫痫症状表现突出,分别占17.14%、12.38%、12.38%。患者显微术后发生癫痫者占比52.38%,未发生癫痫占比47.62%;两组患者年龄、病灶位置、肿瘤直径、肿瘤切除情况、瘤腔出血、术中皮层或血管损伤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位置、肿瘤直径、围术期预防用药、肿瘤切除情况、瘤腔出血、术中皮层或血管损伤情况均是导致囊性脑膜瘤患者显微术后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OR>1,P<0.05)。 结论 年龄、病灶位置、肿瘤直径、肿瘤切除情况、瘤腔出血、术中皮层或血管损伤情况均与囊性脑膜瘤患者显微术后发生癫痫情况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囊性脑膜瘤患者时,针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囊性脑膜瘤患者,进行提前干预,旨在降低囊性脑膜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风险,促进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型扩展双额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中线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小型扩展双额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颅前窝底中线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4例,Ⅱ级切除17例。术后病理均为脑膜瘤,WHO分级Ⅰ级38例,Ⅱ级3例。术后随访21~31个月,无肿瘤复发。术后发生嗅觉缺失或减退5例,暂时性尿崩症2例,脑膜炎2例,癫痫发作1例。结论 小型扩展双额入路手术是切除颅前窝底中线脑膜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对脑膜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收治的脑膜瘤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干预配合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应用于脑膜瘤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及提高其心理弹性,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除肿瘤(双镜联合组),28例患者为单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9例,近全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1.8%。显微镜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19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67.9%。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均解剖保留。内听道前后型脑膜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双镜联合组患者为71.4%,显微镜组患者为66.7%。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处理长入内听道或蔓延至幕上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有较大的优势。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双镜联合”手术能够互补不足,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膜瘤组织10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4和VEGF的表达。术后2~15 d复查头部MRI判断脑水肿。结果 105例中,术后脑水肿加重30例(28.57%),未加重75例。术后脑水肿加重组AQP-4阳性表达率(63.3%)和VEGF阳性表达率(30.0%)较未加重组明显增加(分别为30.7%和1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QP-4和VEGF阳性表达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QP-4和VEGF表达上调与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万正国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4-26,50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膜瘤、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脑膜瘤34例,胶质瘤38例,转移瘤28例,包含良性脑肿瘤34例与恶性脑肿瘤66例,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54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TI检查,术中联合神经系统导航技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接受传统颅内肿瘤切除术。对比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rFA值,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致残率及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结果脑膜瘤组肿瘤实质区ADC值、rADC值、FA值、rFA值均高于胶质瘤组及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ADC值、rADC值低于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组FA值及r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组ADC值、rADC值、FA值、rFA值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rADC值高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FA值、rFA值低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检查能够利于颅内肿瘤类别的鉴别诊断,且可反映颅内肿瘤和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