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355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89篇
内科学   698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678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2787篇
预防医学   105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245篇
  9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目的 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和TM亚组(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头痛、意识障碍、颈抵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糖、氯、蛋白、细胞数)。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M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β值所占比重设立相应分值,建立TMCD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MCDS诊断TM的价值。 结果 两亚组头痛、HIV感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压>2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氯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单核细胞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5个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纳入脑脊液氯、脑脊液细胞数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7个因素β值建立评分系统,将脑脊液氯降低β值设定为1分,其他因素β值与其的倍数即为该因素所对应的分值,因2个影响因素评分为负值,为方便临床,每个因素对应分值增加2.5分,最终建立TMCDS。TMCDS诊断建模组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35,0.879),标准误=0.037,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1.50分。TMCDS诊断验模组TM的AUC为0.766〔95%CI(0.610,0.921),标准误=0.079,P=0.004〕,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67。 结论 通过7个变量建立的TMCDS简单易行,对于早期T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脑脊液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 precursor,PGRN)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平阳医院2017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组,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0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常规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脑脊液IGF-1、MMP-9、PGRN水平,分析脑脊液IGF-1、MMP-9、PGRN与常规感染标志物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IGF-1、MMP-9、PGRN与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预后不良组脑脊液常规感染标志物PCT、CRP及IGF-1、MMP-9、PGRN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IGF-1、MMP-9、PGRN水平与常规感染标志物PCT、CR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评价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发现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良好预测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IGF-1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5.547倍,脑脊液MMP-9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6.258倍,脑脊液PGRN水平>截断值患儿预后不良风险是≤截断值的5.487倍。 结论 脑脊液IGF-1、MMP-9、PGRN对新生儿GBS感染性化脓性脑膜炎预后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临床可监测其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应用头孢曲松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60例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氨苄西林治疗,研究组予以氨苄西林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解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WBC、蛋白浓度、糖浓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氨苄西林对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使新生儿尽快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HIV-CM)的疗效及血清外泌体CD_(93)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浙江衢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HIV-C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脑脊液(CSF)隐球菌转阴性率、病死率、血清外泌体CD_(93)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乏力、发热、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抽搐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降低(2.50%vs 15.00%,P<0.05),CSF隐球菌转阴率升高(80.00%vs 57.50%,P<0.05)。治疗后,血清外泌体表面抗原蛋白CD_(93)和血清IFN-γ、TNF-α、IL-4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可以较好地改善HIV-C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CSF隐球菌转阴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外泌体CD_(93)水平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石冠卿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60余载,深谙分析病症、辨证论治之理,临证构思机巧,现撷取石老验案三则阐释其用药点滴,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8.
<正>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其影像学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1]。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2021年1月4日收治1例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肥厚和多发结节状占位样的HCP,临床上罕见。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HCP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7岁,主诉因阵发性头痛4个月余,于2021年1月4日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治疗,观察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以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在按时用药、合理运动、饮食健康、定期复查方面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