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1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717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638篇
内科学   1633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772篇
特种医学   4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413篇
综合类   7036篇
预防医学   265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068篇
  16篇
中国医学   4049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978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512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206篇
  2008年   1794篇
  2007年   1587篇
  2006年   1392篇
  2005年   1572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781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488篇
  1998年   532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液卡红复染在诊断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黏液卡红复染法检测75例艾滋病脑脊液细胞涂片,分析黏液卡红复染法、真菌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四种检查方法诊断C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脑脊液细胞涂片黏液卡红复染背景干净,隐球菌荚膜呈红色,同脱落细胞和其他微生物易鉴别。脑脊液黏液卡红复染法、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诊断CM的敏感性分别为94.4%、77.8%和11.1%;特异性均为100%。其中65例的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100%。黏液卡红复染法与真菌培养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墨汁染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脑脊液细胞涂片黏液卡红复染法诊断艾滋病合并CM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微生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竺婷婷  旷凌寒  王丽媛  于凡  张鸽  麦佳  江咏梅   《四川医学》2022,43(11):1102-110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肺炎克雷伯菌(Kp)的脑膜炎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以期帮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和提高经验性治疗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细菌性脑膜炎(BM)患者中Kp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结果 4354例全血或脑脊液标本,有菌生长121例,阳性率2.78%,其中4例Kp,占3.31%。3例(75%)存在致病高危因素:呼吸机、引流管、PICC导管置入和早产儿史。Kp脑膜炎患者以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均无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均存在头颅影像学异常。多数菌株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对氨基糖苷、多黏菌素、磺胺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4例患者均发生并发症,1例死亡,死亡率25%。结论 儿童Kp脑膜炎存在致病高危因素的比例高,临床特征不典型,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儿童Kp脑膜炎中Kp菌株对多黏菌素、磺胺及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纳入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系统评价两者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临床疗效以及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 对纳入研究的5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s,RCT)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病例数6 093例。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7),P>0.05]。亚组分析提示,两者治疗风寒感冒[RR=0.97,95%CI(0.93,1.01),P>0.05]、风热感冒[RR=1.04,95%CI(1.00,1.08),P>0.05]、阴虚感冒[RR=1.02,95%CI(0.99,1.05),P>0.05]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分析提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06,95%CI(-0.42,0.30),P>0.05];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短于配方颗粒[SMD=-0.66,95%CI(-1.09,0.23),P<0.001]。[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疗效相当,分别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阴虚感冒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饮片缓解感冒咽痛时间稍优于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7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6~12个月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46)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出生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原菌类别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于预后预测的效能。 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男婴占比(23/30,76.67%)、低出生胎龄比例(13/30,43.33%)、低出生体重(8/30,26.67%)、合并意识障碍比例(13/30,43.33%)、电解质异常比例(9/30,30.00%)较预后良好组高[52.17%(24/46)、2.17%(1/46)、2.17%(1/46)、21.74%(10/46)、2.17%(1/46)],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01,9.99;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CSF)白细胞计数[435(165,875)×106/L]、CSF蛋白水平[1.54(0.90,2.38)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8(32,305)×106/L,0.70(0.57,1.02)g/L)],CSF葡萄糖/血糖比值[0.37(0.27,0.53)]低于预后良好组[0.54(0.46,0.68)],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4.72,-3.26;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002,2.840,0.056;均P<0.05)。ROC曲线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及三者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22,0.769,0.879。 结论CSF白细胞计数高、CSF葡萄糖/血糖比值低、CSF蛋白水平高是提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原检测、分离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2019年7月1日收治的1例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动脉层术后持续间断发热,经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经宏基因组学测序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分离病原提示疑似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调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米氏克雷伯菌感染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克雷伯菌,应用宏基因组学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可尽早明确该病原所致感染,以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可能存在的灾害脆弱性事件,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减少安全隐患。 方法 基于Kaiser模型制订发热门诊可能存在的35个灾害事件风险评估指标,对2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针对风险值排在前10位的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 结果 风险值排名前10位的是患者突发心脏骤停(0.407)、医生防护知识不足(0.389)、工勤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不到位(0.333)、药房药品短缺(0.333)、外来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0.315)、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0.287)、错误的垃圾收运方式(0.278)、医疗纠纷(0.259)、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0.250)、护理人员配备不足(0.213)。针对上述10项风险进行针对性干预,干预后其中9项风险值显著低于干预前,门诊医生防护知识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 结论 发热门诊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风险,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及干预,有利于降低风险值,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以头痛、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和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的疑似TBM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TBM组(45例)和非TBM组(20例)。所有患者在住院后2周内进行腰椎穿刺术,留取CSF,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CSF中AD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A对TBM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TBM组CSF中ADA水平在3~26 U/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6,10)U/L。非TBM组CSF中ADA水平在0~5 U/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0,2.75)U/L。TBM组患者CSF中ADA水平高于非TBM组(Z=-6.17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CSF中ADA水平为4.5 U/L时,其诊断TB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结论:TBM患者CSF中ADA水平升高,在TBM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