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4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9篇
妇产科学   249篇
基础医学   307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1991篇
内科学   48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86篇
综合类   3141篇
预防医学   657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158篇
  5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明确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各项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16根力学测试专用股骨建立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C2.3型)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组为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和内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固定,每组8根人工骨,其中5根依次进行扭转负荷测试、轴向负荷测试和循环轴向负荷测试,检测扭转刚度、轴向刚度、股骨远端内侧压缩位移和内侧骨折端的微动;剩余3根进行极限负荷测试,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最大载荷。结果 ①扭转及垂直负荷测试中,观察组的扭转及轴向刚度分别为(4.28±0.43) Nm/deg、(1 850.14±99.88) N/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0.09) Nm/deg、(884.02±68.15) N/mm;②轴向循环负荷测试中,两组模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但对照组骨折端内侧间隙缩小(1.54±0.24) mm,明显大于观察组的(0.15±0.08) mm;③对照组内侧骨折块的微动位移为(3.25±0.21) mm,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17±0.05) mm;④轴向极限负荷测试中,观察组发生骨折间隙明显缩窄或内固定失败时的极限载荷为(18 118.33±133.33) 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334.33±34.39) N。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增加固定强度,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能否由视网膜匀浆上清液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及移植到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存活、迁移、整合及分化的情况。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儿的正常脐带组织,经2.5 g·L-1胰蛋白酶和1 g·L-1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hUCMSCs。将CM-Dil标记的hUCMSCs注入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观察眼内整合分化情况,对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层数和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CMSCs培养48 h后贴壁生长,呈长梭形,14 d后可见细胞融合成片。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结构紊乱、细胞层数减少,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40.73±1.32)μm]相比,hUCMSCs治疗组[(31.28±1.79)μm]与PBS治疗组[(17.21±1.02)μm]及光损伤组[(12.68±1.42)μm]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变薄(均为P<0.05)。与光损伤组相比,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层数显著增加。结论 HUCMSCs移植到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能存活、迁移及整合到受损伤视网膜,hUCMSCs玻璃体内移植可抑制光损伤大鼠光感受器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脐带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分娩的新生儿5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具有感染高危因素及感染结局分为三组,对照组:无宫内高危感染因素且无感染173例;试验组A:有宫内高危感染因素但无感染203例;试验组B:有宫内高危感染因素且有感染210例。检查产妇在孕产期内的医疗记录,出生时脐动脉穿刺获得脐带血样本,检测样本的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三组新生儿性别、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B的新生儿体质量为(3 444.56±493.34)g低于试验组A(3 590.67±508.05)g和对照组(3 627.46±489.61)g(P<0.05);试验组B新生儿PCT和CRP分别为1.22(0.68,62.32)ng/ml、0.64(0.43,56.00)mg/L高于试验组A 0.71(0.52,12.13)ng/ml、0.33(0.22,2.32)mg/L和对照组(P<0.05);PCT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2ng/ml,当PCT>2ng/ml时,新生儿患宫内感染阳性预测值为34.36%,当PCT<2ng/ml时,不出现患新生儿宫内感染阴性预测值为91.35%。结论脐带血清PCT可作为宫内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指标,且在PCT值为2ng/ml时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案例2则,介绍顾氏外科救治毒蛇咬伤的特色传承与创新。认为通过"截断扭转,内外并治"可有效降低毒蛇咬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更正     
本刊2020年第1期第78页,《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的第二作者“魏媛”应改为“魏瑗”。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8.
2019年11月JAMA杂志发表了有关"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umbilical cord clamping)和脐带挤压(cord milking)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系列文章,并由期刊编辑部发表"主编寄语(Editorial)"进行了介绍,现将相关内容摘译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叶青  杜卫星  陶洪  曹小燕  付坤  熊焰 《现代免疫学》2020,40(4):306-310,315
为探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对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于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SLE患者12例,该院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例则作为对照。从1例脐带供者中分离获得UCMSC,抽取两组受试者静脉血并分离淋巴细胞亚群后分组:A组为淋巴细胞,B组为淋巴细胞+UCMSC (UCMSC∶淋巴细胞数量为1∶20),C组为淋巴细胞+UCMSC(UCMSC∶淋巴细胞数量为1∶5)。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与Treg百分比,ELISA检测淋巴细胞IL-6、TNF-α、M-CSF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细胞共培养48 h后,B组与C组的T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M-CS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也显著高于C组(P0.05);B组与C组的T细胞凋亡率低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与C组的Treg百分比降低(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由此,UCMSC能在体外激活SLE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具体表现为促进IL-6、TNF-α、M-CSF表达,抑制T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其向Treg分化。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为降低早产发病率,改善早产儿结局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早产的数量仍不容小觑。加之早产和分娩启动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区域内早产诊疗水平和早产儿救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产诊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围产医学工作者而言,进一步降低早产率,改善早产儿远、近期结局,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