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4篇
临床医学   500篇
内科学   28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17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025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64篇
  1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以"四肢无力、运动迟缓9年,加重2周"为主诉于2019年1月15日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患者约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运动迟缓,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8年前于本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确诊为帕金森病,口服美多芭等抗帕金森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明显好转,四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溶栓后出血转化(HAT)模型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NLR)对 急性脑梗死(ACI)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发病 24 h 内入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并在本院完成首次颅脑 CT 及采血的 433 例 ACI 患者,对其进 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非出血转化组(NHT 组)和出血转化组(HT 组)。收集并单 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 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压(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急性卒中 Org 10172 治疗试验(TOAST)分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 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基线血糖以及 CT 早期梗死面积等。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法探索影响非溶栓治疗的 ACI 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HAT 模型(包括患者既往糖尿病史或基线血糖、CT早期梗死面积、NIHSS评分 3项因素)联合外周血NLR对非溶 栓ACI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结果 4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7例(17.8%,HT组)出现出血转化,NHT组 356例。HT 组入院时基线收缩压、心房颤动病史占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基线血糖、 基线 NIHSS 评分均高于 NHT 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 NH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CT 早期 梗死面积及 TOAST 分型、HAT 模型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余因素组间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LR(OR=1.23,95%CI=1.12~1.34)、基线血 糖(OR=1.18,95%CI=1.04~1.33)、基线 NIHSS 评分(OR=1.04,95%CI=1.00~1.08)、基线收缩压(OR=1.02, 95%CI=1.01~1.04)、CT 早期梗死面积(OR=2.41,95%CI=1.38~4.22)增加以及心源性卒中均是出血转化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AT 模型联合 NLR 的截断值为 1.50 时,预测 ACI 出血转化的敏感度为 83.1%,特异度为 62.4%,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95%CI=0.75~0.86,P< 0.05)。 结论 NLR 及 HAT 模型的组成因素基线血糖、基线 NIHSS 评分及 CT 早期梗死面积越大,出血转化风险 越大,HAT 模型联合 NLR 对未溶栓治疗 ACI 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方法选取42例未用药双相障碍抑郁期患者(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及右利手与之相匹配的59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检查,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白质纤维束图谱,将大脑白质组织分割为20条公认存在的粗大纤维束,应用PANDA软件计算每个被试者每条白质纤维束的4项平均弥散属性,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比较2组在20条白质纤维束上弥散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弥散指标与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左侧钩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低于对照组(0.40±0.01与0.41±0.01,P=0.001);胼胝体辐射线额部FA值低于对照组(0.36±0.02与0.38±0.02,P<0.001);左侧钩束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高于对照组(6.57×10^-4±2.41×10^-5与6.40×10^-4±2.42×10^-5,P=0.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组弥散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白质纤维束与临床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抑郁期双相障碍患者钩束及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存在脑白质完整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梯形小骨窗开颅,分别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或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术前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和图像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切口和骨窗。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采用Montreal神经研究所和医院Oguni等胼胝体切开术后疗效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胼胝体切开手术,其中11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12例行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23例患者中,22例沿中线切开胼胝体至透明隔腔,仅1例患者因脑发育畸形,术中探查透明隔腔缺失,改用经侧脑室入路切开胼胝体。患者术后均无颅内出血、脑积水和感染,无遗留长期神经功能障碍和并发症。MRI或弥散张量成像复查证实胼胝体切开范围达到要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年(0.5~5.2年)。术后疗效分级结果:A级4例、B级6例、C级6例、D级7例、E级0例,总有效率为69.6%(16/23)。结论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可保持正中的手术路径,从而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9,(5):723-725
目的探讨半球间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症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6例重症丘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半球间裂胼胝体入路法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所需时间,比较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所需时间均降低显著(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与GOS评分情况改善明显,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86. 9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症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半球间裂胼胝体入路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微小,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良,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2例临床罕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初步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例患者之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例1主要表现为头晕,例2则以精神障碍、发热、肌强直、震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且无胼胝体离断综合征之证据,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呈急性病程,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4和21 d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头部MRI共同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原发病缓解后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独特的临床影像综合征,除骤然停用抗癫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外,恶性综合征亦可能是诱因之一。本组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支持最近文献提出的其预后取决于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发病而非胼胝体压部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足月儿与发育至同龄的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胼胝体及其分区面积的差异,以期为早产儿胼胝体宫外生长发育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24例胎龄为39周的足月儿于出生当日、30例VLBW早产儿于纠正胎龄39周时分别接受颅脑高场M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和DWI,选择T1WI正中矢状位图像,共得到49例合格的颅脑MRI图像,其中足月儿组21例,VLBW早产儿组28例;由两名影像学医师于不同时间分别勾画两次胼胝体及大脑,使用MATLAB R2010a中的图像处理函数对所勾画的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胼胝体及其6个分区面积。结果 VLBW早产儿组整个胼胝体及其6个分区中的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面积均小于与之同龄的足月儿组(均PP>0.05)。结论 早产儿胼胝体后部区域的发育可能更容易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mMCAI)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进行大骨瓣减压术的27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手术时间、年龄及其他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7例(7/27,26%),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岁和52岁,手术距脑疝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6.5h和3.5b。存活患者3月BI(Barthel Index)评分:25~45(严重残疾)5例,50~70(中度残疾)9例,75~95(轻度残疾)6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mMCAI是重要的救命措施,预后良好的多数为年轻、基础疾病少、手术较早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30例梗阻性黄疸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误诊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误诊的临床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4~2003年收治肝内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合并肝梗塞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