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9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85篇
内科学   122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3386篇
预防医学   165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781篇
  34篇
中国医学   45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871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中使用利奈唑胺代替乙胺丁醇方案治疗药物敏感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盘锦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43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奈唑胺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利奈唑胺组使用利奈唑胺替代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中的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利奈唑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和8周,利奈唑胺组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12周开始,两组间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安全性和耐药性三方面考虑,短期使用利奈唑胺代替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中的乙胺丁醇,治疗药物敏感肺结核的效果优于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211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omsformation,HT)的34例患者记为HT组,未出血转化的177例患者记为未HT组,出血转化率16.11%,分析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与AIS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从起病至阿替普酶(re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onset to start of treatment,OTT)、入院血糖、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为静脉溶栓后HT的相关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基线NIHSS评分>17.5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9,P=0.013)。而心房颤动(OR=9.129,P<0.01)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17.5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过程中强化降压为HT的相关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章蓉  杨晓萍 《磁共振成像》2021,12(3):102-104,108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生物学表现及临床治疗、预后各不相同,寻找乳腺癌针对性和个性化诊断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是正常纤维腺体组织的生理性强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BPE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并可能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作者就BPE的影响因素及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3.0 T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钆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技术评估巴马小型猪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心肌纤维化,为评估COPD心肌组织学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选用20头健康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COPD模型组(16头,蛋白酶制备COPD模型)及正常对照组(4头).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不同阶段(4周、8周及20周)行多模态CMR扫描.对比各组小型猪之间常规心脏参数的差异;分析各组LV心肌LGE发生率、分布及类型.结果模型组共有14头小型猪COPD模型构建成功.造模早期及中期(4周、8周)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后期(20周)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加快(P分别为0.003、0.002);体质量降低(P=0.007).造模早、中期各组小型猪心功能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前及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期右心室前壁(righ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RVAW)(P均<0.001)均有所增厚,右心室舒张末横径(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RVDd)(P<0.001)及左心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P=0.018)较造模前有所增厚,左心室舒张末横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P=0.005)较造模前有所减低.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较造模前及对照组均降低(P<0.001及为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模型组有5头小型猪共23个心肌节段(23/85)发生LGE,与对照组及造模前比较均出现显著差异(P均<0.01).LGE主要位于左室基底部及中间部,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GE以肌壁间型最为多见.结论COPD早期即可出现RVEF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少部分LV心肌可出现心肌纤维化,但LVEF未见明确改变.基于CMR的LGE技术可为COPD患者早期干预、诊疗计划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校院合作模式下护生个人防护安全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实习的66名2017级护生为对照组,2021年实习的62名同院校2018级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技能强化培训持续提升方案,并运用BOPPPS教学法完成闭环式培训与临床实践。比较2组防护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主观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主观培训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PP模型联合BOPPPS教学法构建的护生个人防护强化培训方法,能全面考虑教学现况、临床要求和学生个体能力,并能持续提升培训效果,引导护生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个人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小丽 《妇幼护理》2022,2(17):3892-3895
目的:探究在妇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引入强化血栓预防策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5),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额外开展强化血栓预防策略,设为研究组,就两组干预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16.36%(9/55),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8.84±2.86)cm/s、(15.03±2.71)cm/s、(11.44±2.32)cm/s,快于对照组(15.97±2.29)cm/s、(12.13±2.18)cm/s、(8.64±1.75)cm/s,P<0.05;研究组DD、FIB、FDP、PT水平分别为(279.65±18.21)ng/L、(2.36±0.45)g/L、(2.72±0.84)mg/L、(30.21±2.87)s,低于对照组(366.44±23.22)ng/L、(3.11±0.67)g/L、(3.42±1.05)mg/L、(35.86±4.13)s,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高于对照组81.82%(45/55),P<0.05。结论:对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展开强化血栓预防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因子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从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值得推荐引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术区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后术区感染的患者共7例,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64~83岁(71.3±6.7岁)。7例患者均因初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术后1~17个月(6.4±5.8个月)确诊术区感染。回顾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症状及体征、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脊柱影像学检查(X线片、CT及MRI)特征、病原体检测结果、治疗方式及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有明显背部疼痛,1例低热,6例体温正常。确诊感染时,4例合并神经损害,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1例,D级3例。炎症指标中,ESR为29~95mm/h(62.7±27.2mm/h),CRP为10.04~151.8mg/L(46.9±48.7mg/L),均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值。影像学均呈现骨水泥周围骨质吸收、骨质破坏及术区炎症性信号改变等感染征象。5例检测出病原体,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非特异性细菌感染2例。所有病例依据病原体结果采取规范药物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至少6周;结核感染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的四联方案抗结核至少12个月。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重建术,1例行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7~15个月(12.3±3.8个月),4例均临床治愈,其中3例术前合并神经损害者由术前ASIA分级D级恢复至E级。2例拒绝手术行药物辅以支具治疗,末次随访时仍残存症状。1例在计划翻修手术前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术区感染以再发剧烈背痛、炎症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表现为主要临床特点。对于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术区感染,应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后应用不同的序贯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7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序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MET组、STG组和LIR组,每组2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以及血糖监测等内容指导和CSII治疗,MET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序贯治疗,STG组采用西格列汀进行序贯治疗,LIR组采用利拉鲁肽进行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后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的改变值(ΔAUC_(Ins 0~10 min))、治疗后体质量指数的改变值(ΔBMI)、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值(ΔHbA1c)、治疗后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改变值(ΔHOMA-β)、治疗后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变值(ΔHOMA-IR)、治疗后0~8 min胰升血糖素曲线下面积的改变值(ΔAUC_(Glu 0~8 min))]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ET组患者的ΔBMI、ΔHbA1c、ΔHOMA-IR、ΔAUC_(Ins 0~10 min)、ΔHOMA-β、ΔAUC_(Glu 0~8 min)分别为(-0.2±0.1)kg/m2、(-1.4±0.4)%、(-0.9±0.2)、(15.6±4.3)mU·min、(12.8±6.4)、(-30.3±8.1)μg·min,STG组分别为(-0.1±0.1)kg/m2、(-0.8±0.2)%、(-0.5±0.2)、(52.0±4.9)mU·min、(30.8±7.3)、(-81.5±5.9)μg·min,LIR组分别为(-1.4±0.3)kg/m2、(-1.0±0.4)%、(-1.3±0.3)、(81.2±7.5)mU·min、(48.2±5.6)、(-115.4±8.1)μg·min。LIR组的ΔBMI、ΔHOMA-IR、ΔAUC_(Glu 0~8 min)均低于MET组和S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的ΔBMI和ΔHOMA-IR均低于STG组,ΔAUC_(Glu 0~8 min)高于S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的ΔHbA1c、ΔAUC_(Ins 0~10 min)、ΔHOMA-β均低于STG组和L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G组的ΔHbA1c高于LIR组、ΔAUC_(Ins 0~10 min)和ΔHOMA-β均低于L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MET组发生消化道系统症状3例(11.54%),STG组发生消化道系统症状4例(15.38%),LIR组发生消化道系统症状5例(19.23%),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在CSII后,采用利拉鲁肽等长促胰素药物较二甲双胍以及西格列汀的序贯疗法,在改善T2DM病理生理缺陷方面效果更明显,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负强化在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激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SAQ)对4 634名青少年进行匿名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9.80%。应激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NSSI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 < 0.01), 负强化与NSSI正相关(P=0.002)。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IE=0.116, 95% CI: 0.090~0.143)。负强化不仅正向调节负性情绪与NSSI的关系(β=0.165, 95% CI: 0.101~0.227), 还可正向调节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差异比较的3个95%CI分别为(0.090~0.241)、(0.049~0.217)、(0.090~0.241)]。  结论  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负性情绪发挥中介作用, 负强化不仅恶化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还加剧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