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7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43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1231篇
预防医学   35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39篇
  7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化痰活血作用的冠心康对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PERK-eIF2α信号通路及相关活化转录因子(ATF)和C/EBP同源转录因子(CHOP)的影响,探究冠心康对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质网中的代谢稳态调节及作为“脂毒”流出后异常沉积的相关作用。方法 采用100 ng·mL-1 PMA及80 μg·mL-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细胞株,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组、辛伐他汀组、正常组。分别采用10%小牛血清及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HE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同时进行胆固醇及脂滴含量测定。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ERK、eIF2α、ATF、CHOP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到模型组细胞内呈现较多红色脂滴,经胆固醇含量测定,明显高于正常组,脂滴含量测定与前者一致(P<0.01)。模型组细胞ATF、CHOP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和辛伐他汀组细胞ATF、CHOP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ERK磷酸化以及CHOP蛋白表达水平在冠心康和辛伐他汀干预组表现为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康可能通过调控PERK-eIF2α-CHOP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减少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稳态,减少细胞内胆固醇沉积。  相似文献   
2.
李天一  张闪闪  马晓茹  徐宏宏  张波 《中草药》2020,51(21):5487-5495
目的 探究紫草素(SK)对活性酵母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的清热凉血作用与血液氧化还原稳态调控的关系。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K(10 mg/kg)组、阿司匹林(Asp,200 mg/kg)组、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600 mg/kg)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400 mg/kg)组、BSO联合SK组、NAC联合SK组。小鼠颈背部sc 0.2 g/mL活性酵母提取物(10 mL/kg),造模0.5 h后ip SK,造模8 h后ig Asp,于实验开始前ip BSO、NAC,2次/d,连续1周。考察小鼠肛温(tR)、基本活动、代谢、凝血、血细胞计数等指标,采用OPA荧光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造模4 h后tR显著升高(P<0.05),10 h达到(38.07±0.11)℃;小鼠出现烦躁、口唇色红、喜饮、碳末推进率降低、粪便含水量降低、凝血时间延长现象(P<0.05);肺组织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血清LPO、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降低、GSH/GSSG比率减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SK组小鼠tR显著降低,10 h达到(37.51±0.12)℃;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清LPO、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GSH/GSSG比率增大(P<0.05)。BSO组可降低血清GSH/GSSG比率(P<0.05),减弱SK对血热证小鼠的治疗作用;NAC组可增加血清GSH水平,增加GSH/GSSG比率(P<0.05),增强SK对血热证小鼠的治疗效果。结论 SK通过调控血液氧化还原稳态,缓解血热证小鼠高热、出血瘀血、血液氧化损伤,从而发挥清热凉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肥胖“从胆论治”的学术观点,研究利胆软坚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血清胆汁酸轮廓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等肥胖指标;胆管插管术引流监测2 h内胆汁流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谱中各胆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2 h内胆汁总分泌量及各测试点胆汁流量均降低,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轮廓谱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体质量、肝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低剂量组TG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1.5 h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组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升高(P<0.05),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TCA,DCA,甘氨胆酸(GCA),G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仅TCA,TC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胆软坚方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初级胆汁酸合成及调节胆汁酸轮廓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5例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在注射GnRH-α前和注射后6个月时,分别收集患者血清,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性激素、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血管炎症标志物和细胞因子。结果所有患者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无显著性改变。在GnRH-α治疗前存在低HOMA-IR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空腹血糖和HOMA-IR均出现显著升高,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GnRH-α治疗前存在高HOMA-IR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HOMA-IR和SHBG水平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选择素-E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GnRH-α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与治疗前患者自身胰岛素敏感性基础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用药规律,寻找核心药组,并预测核心药组的潜在靶点,以探讨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藏医药典籍中治疗肝胆疾病处方,采用SPSS软件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Genecards、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607首方剂,数据挖掘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为蒂达-洪连-波棱瓜子。收集到核心药组5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47个关键靶点,预测出1194条生物过程、49个细胞组成、54个分子功能以及226条信号通路。结论 藏医在治疗肝胆疾病中主要以“清赤巴热”为核心,所使用方剂中的药物多以苦味为主;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可能是通过缓解体内氧化应激、降低炎症表达以及调节胆汁酸肝肠循环等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PTN)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与三叉神经-脑桥夹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神经血管压迫(NVC)的单侧PT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两组受试者均采用3D-FIESTA及DTI序列行MRI扫描,测量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长度、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以及NVC部位的扩散参数(FA、ADC)值,并分别对神经-脑桥夹角与扩散参数值及二者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N组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明显小于健侧和对照组[患侧:(39.11±5.76)°,健侧:(49.00±7.59)°,对照组:(45.20±5.76)°;F=15.26,P<0.001];且当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时,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显著小于其它责任血管时的夹角[SCA:(36.69±4.90)°,非SCA:(43.42±4.65)°;U=156.5,P=0.002]。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患侧桥小脑角池的横截面积和脑池段神经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的FA值明显减小、ADC值明显增加(P均>0.05)。患侧神经-脑桥夹角与FA值呈正相关(r=0.56,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62,P<0.01);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三叉神经与脑桥的夹角可作PTN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FA值亦可作为一种评估PTN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借助TCMSP、PubChem Search、Genecards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得到丹参的活性成分治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靶标,利用Cytoscape 3.3.0软件构建丹参活性成分-微循环障碍作用靶标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丹参中共筛选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65个相关活性成分,并发现微循环障碍相关的9个关键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可能与氧化还原、钙离子稳态等生物过程有关,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神经突触信号传导、催产素信号通路、醛固酮-调节钠重吸收等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计算鼻粘膜的扩散系数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利用菲克第一定律,结合鼻粘膜的生理结构特点、用药的剂量及扩散时间,并运用物理计算方法得出了鼻粘膜的扩散系数。结果:人们的鼻粘膜扩散系数与个体差异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根据患者鼻粘膜扩散系数,可以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