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3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9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65篇
内科学   143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4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4838篇
综合类   2930篇
预防医学   455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857篇
  10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923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372篇
  2005年   1055篇
  2004年   815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再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5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临床资料与生存情况,并收集2018年以来的文献相关资料,重点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5例肝移植术式均为原位经典全肝移植,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肿瘤复发病例。8篇文献报道了38例患者,其中7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其中2例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病死率为5.26%(2/38)。2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55%(2/38)。结论HCC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期间使用PD-1抑制剂作为桥接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甚至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 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周思含  刘忞之  杨燕  王伟 《药学学报》2022,(7):2234-2239
病原链球菌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分泌一种可特异地裂解免疫球蛋白G的降解酶(immunoglobulin G-degrading enzyme of Streptococcus pyogenes, IdeS)。IdeS既可作为工具酶用于IgG的指纹分析,又可用于治疗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疾病。本研究基于质粒pCold构建了两种重组IdeS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Shuffle T7中进行异源表达,经亲和色谱纯化后检测其蛋白活性。结果表明N-端含有His6-标签的重组IdeS产量为4 mg·L-1,其与抗体IgG1以1∶200 (m/m)在37℃反应30 min即可完全酶解。而N-端含有His6-标签且C-端含有硅胶亲和标签(SiBP)的重组IdeS产量为1.5 mg·L-1,其与抗体IgG1以1∶20 (m/m)在37℃反应30 min才可反应完全。C-端融合肽对于IdeS产量与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使其活性降低,不利于后续应用于药物研发。上述结果表明,本系统所表达的N-端含有His6-标签的IdeS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完全能满足抗体类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4.
李爱改  王迪  史正艳 《全科护理》2021,19(11):1577-1579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移植受者,在其出院后2周以自制的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对其展开居家延续护理。结果:医护小组达成了对受者术后疾病状况的远程监控,通过视频交流为病人提供706例次健康指导。所有研究对象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掌握率、应用时间、每次视频交流时间分别为81.08%、100.00%、(10.53±2.49)d、(12.13±2.69)min。肝移植受者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视频交流方式、延续护理模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延续护理小组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病情变化处理方法、视频交流方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结论:通过远程随访管理,为肝移植受者开展延续护理是现实可行的,不但能使肝移植受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且受者及延续护理小组都对此系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8):602-604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患者通过肝移植获益, 术后患者代谢能力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其长期预后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需行肝移植治疗的遗传代谢病及其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遗传代谢病肝移植, 以期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肝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29例PHC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效果和临床结局。对随访资料采用寿命表及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差异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影响PHC肝移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29例PHC患者中采取经典原位肝移植25例,背驮肝移植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失访3例,7例死于复发,生存时间为676.5(26~1 188)d,生存率为73.1%(19/2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18,95%CI:1.758~361.593)及淋巴结转移(P=0.003,95%CI:0.019~0.438)是影响26例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病理分级每升高1级,其预后风险降低0.092倍,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风险升高25.216倍。 结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HC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判断PHC肝移植预后,需要考虑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物和受者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各复发原发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制订《中国肝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