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BPPV出现眩晕症状时至接受耳石复位治疗这一时间段的长短,划分为早晚期。早期复位者即(<12 h)为实验组。对照组选用晚期复位者。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复位后,早期复位较晚期复位,临床有效率高及复发率低。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在12 h内行耳石复位对BPPV的临床疗效佳,且复发率低,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严重者可发生呕吐。但是,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低血糖等也常有类似症状,如何鉴别呢?第一,耳石症导致的头晕目眩和体位变化有密切关系,而其他原因的头晕大多和体位无关。耳石症患者在早上起床或者晚上睡觉、低头捡东西时,会突然感觉眩晕,因为这些动作都会让体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对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44例痰饮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B组、C组、D组分别予以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总有效率、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良反应;统计耳石症复发率。结果:治疗前4组眩晕障碍量表(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D组DH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均低于A组(P<0.05);4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1);治疗后4组VSI评分均下降(P<0.05),且D组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4组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D组高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疗效.方法 4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应用西药及中药的同时结合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3个月后电话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x2=6.483、4.326,均P<0.001);经电话随诊治疗组20例3个月内未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予耳石复位法配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首选治疗方法,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中老年人群高发。国内外研究发现BPPV患者经治疗后的再发率为7%~50%之间,且再发患者多合并相关共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偏头痛、前庭功能障碍等,可能导致BPPV反复发作。BPPV的反复发作会令患者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将国内外与BPPV再发相关的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BPPV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水平半规管性、后半规管性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采用耳石移位手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眼震进行耳石移位手法治疗。对其1周、2个月预后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结果:治疗后1周痊愈75例,改善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0%;2个月后痊愈88例,改善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00%。结论:在治疗BPPV中,采用耳石移位手法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与药物联合仰卧位摇头法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S-BPPV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仰卧位摇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首次治疗成功率、中转手术治疗率、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首次治疗成功率明显增高,中转手术治疗率与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共18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彻底消失;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平均复发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走路不稳与情感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与药物联合仰卧位摇头法治疗S-BPPV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提起眩晕,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心脑血管、颈椎、低血糖等疾病,在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看遍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ct、彩超做了一大堆后,却未发现任何异常。然而,时不时就出现的“天旋地转”却让人备受折磨,甚是恐惧。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经过神经内科、心血管科等科室诊断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么作怪的可能是“耳朵里的石头”,不妨去看看耳鼻喉科。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复发性眩晕中最常见病因,是一种阵发性、短暂发作的、由特定头部 位置变化引起的眩晕。BPPV患者眩晕发作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改变,常与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所在 的位置有关。本文对其历史、分类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98例耳石症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经手法复位治疗后,部分患者痊愈,部分患者残留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症状,随访3个月,观察残余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男78例(39.4%),女120例(60.6%),平均年龄(59.2±11.5)岁,病程3小时~10年,中位数4.8天。其中121例(61.2%)患者有后遗症状,如头部昏沉感、紧箍感、走路不稳,持续数天至数月。其中,155例患者完成随访3个月,残余头晕组平均年龄大于无头晕组,在残余头晕组中,女性多于男性。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病程长短是残余头晕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76,95%,CI 1.532~5.331,P=0.000);结论耳石症手法复位后一半以上患者均可遗留头晕、头部昏沉感、紧箍感、走路不稳感,多在1~2个月左右逐渐改善,治疗前病程长短是治疗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