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091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39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4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全反式维甲酸(RA)修饰白蛋白为载体构建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给药系统,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效果。方法 将R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共价结合,构建载体材料HSA-R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RA偶联度;自组装法制备负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载药纳米粒PTX@HSA-RA,纳米粒度仪检测其粒径分布和表面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HPLC法研究其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以HepG2细胞为模型,MTT法考察PTX@HSA-RA的体外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其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HepG2细胞构建3D细胞模型(MTCSs),考察PTX@HSA-RA对其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PTX@HSA-RA呈规整的球形,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HSA与RA投料摩尔比为1∶20时制备得到的PTX@HSA-RA平均粒径为(155.2±2.9)nm,表面Zeta电位为(-20.9±1.0)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pH值敏感性药物缓释效果。PTX@HSA-RA可被HepG2细胞快速、持续摄取,且表现出较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3-顺式维甲酸(13-CRA)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应用维甲酸维持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NB患儿在13-CRA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18年3月-12月期间,共纳入114名NB患儿,男65例,女49例,年龄11个月~14岁,中位年龄4岁5个月。其中高危组94例,中危组20例,原发瘤灶为腹膜后及肾上腺区76例,后纵膈38例。患儿服用13-CRA剂量160mg/(m~2·d),分两次,连用14d停14d为1个周期,共6~12个周期。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其中轻度60例(52.6%),中度36例(31.6%),重度18例(15.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黏膜系统(114例,100%),其他可见于肌肉骨骼系统(14例,12.3%)、消化系统(18例,15.8%)、神经精神系统(9例,7.9%)及血液系统(6例,5.3%)。结论 13-CRA用于NB患儿维持治疗总体药物安全性较好,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干燥为主,当前剂量疗程下患儿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择NB4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单独作用,并选择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测定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逐渐进行,单一组、联合组的细胞增殖速度均慢慢下降;随着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逐渐加深,单一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慢慢升高;分化2天,联合组细胞CD11b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而肿瘤坏死因子α会增强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脂肪肝病患者的增多,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已逐渐成为医学、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肝脏VLDLR过表达诱导高脂饮食小鼠和长期饮酒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现已发现多种核受体和转录因子参与VLDLR表达的调控、转录后调控。因此,探讨引起VLDLR在肝脏和脂肪组织差异性表达的相关机制对于治疗脂肪肝病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较高浓度反全式维甲酸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系增殖、凋亡、周期、迁移等生物学过程的影响,为其在口腔鳞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用不同浓度反全式维甲酸对口腔舌鳞癌Cal27细胞进行刺激,分别用CCK-8法检测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反全式维甲酸对舌鳞癌Cal27细胞进行处理,发现不同浓度反全式维甲酸均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尤其在100μmol/L时,细胞增殖明显变慢,几乎处于增殖停滞状态,而相同浓度反全式维甲酸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未见有显著影响。在迁移实验中,3个浓度梯度均能减慢细胞迁移,60μmol/L与100μmol/L 2个浓度对迁移影响较大,特别是在100μmol/L时,细胞24 h几乎未有任何迁移。凋亡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作用细胞时,均存在凋亡增加的现象,但不同药物浓度之间凋亡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反全式维甲酸可通过增加凋亡,改变细胞周期,进而抑制舌鳞癌细胞的活性,减慢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定向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策略之一。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PADI)是催化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的关键酶,在白血病诱导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及策略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本文对诱导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为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研究概况及PADI4在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维甲酸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第二代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以4×104个/cm2接种于玻片上,在含钙1.2 mmol/L的无血清角朊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将其按培养基中的维甲酸浓度分为0、10-8、10-7、10-6、2×10-6mmol/L共5组。对各组细胞进行硝酸银染色,观察核仁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 s)的着色情况,并对细胞核AgNOR s面积进行图像分析,以评价维甲酸对口腔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高钙培养基中维甲酸浓度为10-7~10-6mmol/L时,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内AgNOR s面积与维甲酸浓度0、10-8mmol/L 2个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维甲酸可有效地拮抗因钙离子诱导上皮细胞分化所致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8.
维甲酸对小鼠牙胚冠部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早期牙胚形态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鼠磨牙牙胚器官培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维甲酸对14天胎龄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培养6天后,在不含维甲酸的培养基中牙胚形成明显的牙乳头尖;当培养基中维甲酸的浓度为1×10-7mol/L时,牙胚冠部仍形成明显的牙乳头尖;当培养基中维甲酸的浓度为1×10-6mol/L时,牙胚冠部无牙乳头尖形成。结论牙胚冠部形态发生与维甲酸剂量有密切关系,过量的维甲酸可抑制牙胚冠部牙乳头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小鼠腭突融合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SPF级C57BL/6J近交系母鼠妊娠10 d和12 d给予维甲酸(RA)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利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胚胎15 d(即腭突融合期)小鼠腭突中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0 d给药组腭胚间充质细胞及腭中嵴上皮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12 d给药组和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率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甲酸作用于腭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腭突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可引起腭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而发生腭裂,作用于腭突快速生长期可能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等其他转归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与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