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451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570篇
预防医学   1450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999篇
  1篇
中国医学   439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常规磁共振检查技术难以发现视路损伤后白质纤维微结构改变,眼科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主观性,且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各种后处理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参数进行分析,可提供组织的微结构信息,并能够直观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在无创地探索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评估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DTI后处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其在视路损伤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介绍DTI的主要参数及常见脑白质微结构分析方法的同时,阐述了其在视路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近五年某院6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和手术情况等,为做好老年人健康预防保健和科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检索近五年60岁以上老年出院患者人数、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手术构成等数据进行研究。结果:五年间60岁以上老年出院人数占全院出院人数45.46%,60-69年龄组住院患者最多占37.41%,出院科室前三为老年科(15.33%)、心内科(10.94%)、神经内科(7.49%),疾病构成前三为循环系统(22.07%)、消化系统(15.60%)、呼吸系统(11.28%),手术构成前三为消化系统手术(39.1%)、心血管系统手术(16.29%)、肌肉骨骼系统手术(14.91%),三、四级手术占全部手术(74.9%)。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在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多,应对这些疾病加强预防,老年科、心内科、神经内科60以上老年人出院患者人数较多,这些科室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管理和关爱。  相似文献   
4.
5.
①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出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例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及统计量的具体值,例如:t=3.45,F=6.79等。②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3种表达方式即可,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 2017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为疾控机构今后科研工作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检索2005 - 2017年“第一作者”当时是该中心员工且“第一作者单位”为“该中心”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应用Microsoft Exce 2010录入和整理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 - 2017年该机中心发表科技论文2 052篇,年平均发表158篇。刊载在200种期刊上,其中外文期刊37种,中文期刊163种。传染病防控专业和卫生检验专业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较高,分别为45.18%和23.73%。CN一般期刊占比最高,为44.44%;其次是中文核心期刊,为40.59%。硕士、博士学历组人均发表论文较多,人均分别为12.09篇、12.82篇;副高和正高级职称组人均发表论文较多,分别为12.36篇、10.76篇,结论 该中心近年年均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国内同行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科研水平在稳步上升,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影响、政策激励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2020,51(9):2460-2466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5):466-466
生存分析是将“结局”与“时间”两个因素结合一起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疗效、预后的评价常用疾病的结局指标:如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比较,这种比较对于短期内能明确治疗效果的疾病是适用的。但对于远期疗效,上述指标的评价则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9.
杨丽  龚燚婷  许铭珊  杨乐  陈建波  董玲 《中草药》2020,51(22):5705-5713
目的 研究大黄炭炮制过程颜色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规律,为建立基于颜色量化值的大黄炭炮制过程控制方法和终点判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制备大黄炭样品,以大黄炭炮制的经验判断为依据,利用视觉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光谱仪量化大黄炭不同炮制条件的粉末和饮片颜色。同时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评价大黄炭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大黄炭炮制过程样品颜色量化值与特征成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大黄炭炮制过程中,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大,样品表观颜色由淡黄棕色逐渐加深至焦黑色,样品饮片和粉末的明度值(L*)、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之间高度相关。HPLC指纹图谱上26个特征峰的面积与色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随炭化程度加深而含量递减的5个结合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2个番泻苷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与色度值呈线性相关关系,含量先增后减的5个游离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与色度值呈二次相关关系。结论 大黄炭炮制过程中的颜色主观判断与量化检测的分析结果一致,颜色量化值与14种已知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初步推断颜色量化值可作为大黄炭炮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终点判定指标,以提高大黄炭饮片的质量水平及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