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447篇
基础医学   3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1302篇
预防医学   4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80篇
  2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建树  邓远琼 《重庆医学》2022,51(3):475-478
目的 探讨早孕期绒毛膜隆起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43136例,其中绒毛膜隆起病例87例,纳入绒毛膜隆起组,其余早孕期孕妇,剔除多胎妊娠和辅助生殖妊娠,抽取65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超声图像,对比两组孕妇早孕停育率与后续妊娠结局;将绒毛膜隆起组以病灶直径小于10 mm和大于或等于10 mm为标准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 绒毛膜隆起发生率为0.20%.87例绒毛膜隆起病例,早孕期停育17例(19.50%),46例绒毛膜隆起继续妊娠后续自然流产5例,占10.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隆起组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隆起病灶的大小与早孕期停育和后续妊娠结局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绒毛膜隆起的发生率极低,可能是妊娠流产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为绒毛膜隆起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膜组织人β防御素2(HBD-2)、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铜仁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106例PPROM孕妇,根据分娩时胎膜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51)、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55),并将绒毛膜羊膜炎组按照炎症程度分为轻度炎症组(n=16)、中度炎症组(n=18)、重度炎症组(n=17)三个亚组,观察不同组别胎膜组织HBD-2、NF-κB p56、TLR-4 mRNA表达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三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评估价值,分析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组织HBD-2、NF-κB p56、TL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胎膜组织HBD-2、NF-κB p56、TLR-4 mRNA表达水平联合检测评估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ROC曲线面积0.787、0.818、0.75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肥胖、合并阴道炎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HBD-2 mRNA高表达、NF-κB p56 mRNA高表达、TLR-4 mRNA高表达是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胎膜组织HBD-2、NF-κB p56、TLR-4表达水平升高,其升高趋势是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三者结合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羊水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葡萄糖浓度在绒毛膜羊膜炎(CAM)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胎膜早破(PROM)患者,将其分为CAM组35例,无CAM组21例,阴道收集羊水样品,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LDH和葡萄糖浓度,分娩后胎膜及胎盘行病理检查。结果与无CAM组比较,CAM组LDH水平显著升高,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M重度组LDH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 05),CAM轻中度组与重度组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以LDH及葡萄糖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LD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709,以LDH水平1 124. 34 U/L为截断点,诊断CAM灵敏度为82. 9%,特异度为71. 4%。葡萄糖AUC为0. 618,以LDH水平≤0. 65 mmol/L为截断点,诊断CAM灵敏度为45. 7%,特异度为81. 0%。结论羊水LDH升高与组织学CAM有关,对诊断CA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葡萄糖在CAM中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5.
6.
刘鲁城  殷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43-4245
目的: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报告1例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肿瘤分期为Ⅰ期,行患侧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给予PVB方案化疗3个疗程,效果良好,随访24个月,直至最后一次复查,患者AFP、HCG处于正常水平,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睾丸内胚窦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总体预后差,其确诊依靠病理,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运用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 目的 研究通过超声检测分析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程度对与妊娠中期胎盘形态脐带附着部位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对脐带附着异常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以2017年25月-2018年117月经超声诊断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的797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血肿和出血面积与孕囊面积的比值分为三四组:正常组、少量出血组、中等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同时收集早孕超声检查正常、无任何并发症的妊娠孕妇102例为对照组,超声随访记录胎儿结构筛查期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脐带附着部位,孕期严密随访至分娩,并于分娩或剖宫产后检查胎盘,观察是否存在胎盘、脐带异常妊娠中期胎盘厚度、胎盘附着面积大小、胎盘实质有无血池及有无脐带附着部位异常等观察指标,并进行χ2检验或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7979例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结构筛查期妊娠中期胎盘增厚、胎盘附着面积局限,胎盘实质内血池,以及脐带异常附着的发生率分别为64.56% 、46.84% 、53.16%、13.92%,其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附着胎盘形态异常的发生率随妊娠早期绒毛膜下出血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少量出血自行吸收快,对胎盘形态的影响脐带附着位置影响较小,胎盘增厚、胎盘附着面积局限,胎盘实质内血池,脐带异常附着发生率依次为30.30%、9.09%、27.27%、为3.03%,中等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5.45%、72.73%、68.18%、13.64%,大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33%、75.00%、75.00%、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绒毛膜下出血与,妊娠过程中脐带异常附着具有相关性,了解绒毛膜下出血对脐带附着位置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脐带附着异常的发病机制,胎盘形态更容易发生改变,超声监测妊娠早期血肿大小能间接反映胎盘功能,从而指导妊娠,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窘迫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妊娠足月胎膜早破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无胎盘胎膜病变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胎儿窘迫发生率提高,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以及生殖激素监测对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孕妇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B超确诊的236例宫内早孕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妊娠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104例正常分娩者)和B组(132例流产者).选取同期健康的正常分娩孕妇20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血小板水平.首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再比较A组和B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较对照组长,Fib、hC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A组和B组血小板、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T较长,Fib、hCG水平较低(P<0.05).结论 检测PT、APTT、TT、Fib和hCG可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hCG、TT、Fib可被作为预测早孕绒毛膜下血肿孕妇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