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下营针刀解结术是名医王海东主任医师以解剖学为依据、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出的针刀疗法。本文从《素问·骨空论》阐明脐下营解结术的理论来源,以奇经八脉、气街、经筋、解剖学作为定点依据,探析其定点及主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并列举验案为临床治疗疑难杂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最早被认知的学术成就之一,经筋的特性丰富多样,而多维性是经筋的基本特性之一,从多维性的角度出发,论述经筋在循行分布、病理表现及病变层次上的多维性特点,有利于构建立体、丰富、联系的经筋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对经筋理论及经筋病候进行把握,可对临床经筋病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打破"以痛为腧"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傍刺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上肢常规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两组上肢的肌力(MMT徒手肌力评定法)、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评定法)、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ARA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确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均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ROM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改善更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力经MMT评定后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疗效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电针傍刺经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都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上肢瘫痪,但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均呈现进行性的下降(P <0. 05)、阳虚证评分均有下降(P <0. 05)、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有上升(P <0. 05);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阳虚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 <0. 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艾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并在改善患者阳虚症状以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也是临床针灸、推拿、气功等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作为经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十二经筋,历代医家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描述。本文从经筋理论的发生、发展、现代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以期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的认识,扩大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44-47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功能锻炼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筋刺法和雷火灸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按照面瘫类型分组,观察组所分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p>0.05);在治疗中期,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完成所需天数为(27.33±2.7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的(35±1.62)天(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浅析陕西省名中医贾成文教授经筋、皮部理论并用,辅以古典傍针刺法、古典温补手法"烧山火",从虚从寒论治肩痹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贾教授日常临诊,收集整理贾教授工作室的临床病例资料,查阅肩痹相关文献,总结贾教授针刺治疗肩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附临证医案。[结果]贾教授认为肩痹多从虚从寒论治,再根据经筋、皮部理论,选取腕踝针相应分区内的进针点及经筋交汇处作为针刺进针点,辅以"以痛为输,已知为度"的治疗经筋病的傍针刺法及"治寒以温"的"烧山火"温补手法。本文所举实例,为笔者临床跟师之际,贾教授诊疗肩痹时先治以腕踝针,再在相应穴位施以"烧山火"手法及傍针刺法,所得疗效显著。[结论]贾教授以虚寒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经筋、皮部理论,结合古典针刺手法,在临床治疗肩痹过程中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