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14篇
  免费   4088篇
  国内免费   7411篇
耳鼻咽喉   708篇
儿科学   626篇
妇产科学   982篇
基础医学   5859篇
口腔科学   2601篇
临床医学   19601篇
内科学   9060篇
皮肤病学   1195篇
神经病学   2087篇
特种医学   35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0篇
外科学   9615篇
综合类   28174篇
预防医学   7992篇
眼科学   1181篇
药学   13929篇
  62篇
中国医学   6326篇
肿瘤学   369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971篇
  2021年   1192篇
  2020年   1627篇
  2019年   1453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1387篇
  2016年   1569篇
  2015年   2114篇
  2014年   4460篇
  2013年   4475篇
  2012年   6540篇
  2011年   7816篇
  2010年   7185篇
  2009年   7215篇
  2008年   10385篇
  2007年   8665篇
  2006年   7549篇
  2005年   8696篇
  2004年   6093篇
  2003年   4806篇
  2002年   3665篇
  2001年   3230篇
  2000年   2370篇
  1999年   2045篇
  1998年   1702篇
  1997年   1540篇
  1996年   1335篇
  1995年   1233篇
  1994年   1008篇
  1993年   630篇
  1992年   611篇
  1991年   556篇
  1990年   529篇
  1989年   496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2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62例患者中经rt-PA治疗后再闭塞者118例,占45.0%,无再闭塞者144例,占55.0%,再闭塞组的血糖、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至溶栓用时及糖尿病发生率均较高(P<0.05);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HISS评分及起病至溶栓时间均为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再闭塞组相比无再闭塞组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HISS评分及起病至溶栓时间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对血管再闭塞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对患者预后不利,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地鳖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是从地鳖中提取的具有抗栓及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口服易被上消化道酶分解从而限制了应用。采用恒流泵滴制法开发地鳖纤溶活性蛋白时间/pH依赖口服结肠靶向微囊(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oral colon targeting microcapsules, CTM-EFP)。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到包封率为60.17 % ± 2.72 %、载药量为15.50 % ± 0.44 % 的最佳配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在人工肠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53 % ± 0.69 %,在人工胃液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7.43 ± 1.04 %,通过时间/pH依赖达到结肠靶向作用。CTM-EFP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方程,提示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EFP)是通过扩散和侵蚀机制结合释放的。CTM-EFP为EFP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为EFP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建立纤溶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SG300(250 mm×4.6 mm,5 μm),以0.1%三氟乙酸溶液-乙腈(95:5)为流动相A,以0.08%三氟乙酸溶液-乙腈(20:80)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7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考察。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对3批样品纯度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反相色谱法专属性强,检测限为0.01%,耐用性强。对3批样品进行检测,质量分数在93.5%~96.9%,结果准确。结论 建立反相色谱法测定纤溶酶纯度,分辨率更高、重现性更好,可进行更好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ERG蛋白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其ERG蛋白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以及MVD水平。分析各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ERG、PD-L1蛋白与MVD的相关性。结果:BTCC癌组织中ERG阳性表达39例(62.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ERG阳性表达12例(23.08%)(P<0.05);BTCC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26例(41.9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PD-L1阳性表达5例(8.06%)(P<0.05);BTCC癌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BTCC癌旁组织(P<0.05)。ERG、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MVD水平在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数目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浸润性癌、肿瘤高分期、多发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均P<0.05)。ERG、PD-L1蛋白表达与MVD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6、0.357,P<0.05)。ERG蛋白表达与PD-L1呈正相关(r=0.512,P&...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3例色素性痒疹(PP)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PP为少见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复发性、瘙痒性红斑、丘疹及大量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为特征,而病理表现为一个演变过程,临床常易被误诊。本病治疗首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波窄谱紫外线和异维A酸可以做为有效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3岁,弥漫性红色丘疹、斑块10个月。躯干、上肢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大部分丘疹融合成斑块,边缘隆起,排列成环状,部分融合成网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见栅栏状肉芽肿形成,并见多核巨细胞形成,血管及附属器周围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阴性。诊断:环状肉芽肿。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外用卤米松乳膏等治疗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