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489篇
内科学   28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619篇
预防医学   579篇
药学   229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30-34+39
目的 通过探讨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口服万古霉素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方法 前瞻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2015 年9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86 例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口服万古霉素治疗分为万古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血常规、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试验期间粪便培养结果、体温、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试验治疗期间,万古组便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组发热率(29.75%)低于对照组的34.7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万古组抗生素使用率(4.49%)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前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PCT、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试验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万古霉素可能提高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粪便转阴率,减少发热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炎症细胞水平,可能是此类患者一种潜在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同时使用胶体金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测定并分析结果,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最佳方法及意义。从而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住院及门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样粪便100例,同时取正常外观黄色软粪便100例(健康体检者提供)作为对照,每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正常外观黄色软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8%,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为2%,两种方法同时阳性为0;黑色柏油样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77%,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100%。结论用于临床筛查早期消化道肿瘤及胃肠道微量出血和鉴定出血部位时胶体金免疫法较适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判断出血量时则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较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GC-TOF-MS代谢组学探讨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进而为黄连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5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抗生素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中药干预组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灌胃,1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抗生素组,1 mL/次,2次/天;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1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禁食禁水12 h,处死并收集大鼠粪便。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Time-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粪便,运用多元分析OPLS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对于粪便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小分子,高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核糖、硫酸、棕榈酸、花生酸、茜素等;中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乌头酸、胆固醇、乳酸、棕榈油酸、茜素等;低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硫酸、棉子糖;氨苄西林钠影响的主要有:蛋氨酸1、麦角固醇、正亮氨酸1、棕榈酸、硫酸、乳酸等;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和氨苄西林钠都能够影响到半乳糖代谢及硫代谢通路。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改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小分子,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粪便代谢的影响不同,其中中剂量的影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白兔,雄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通阳化浊方组与四妙勇安汤组。空白组给予8周正常饮食;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用球囊法手术损伤实验兔的右侧颈总动脉;两个给药组在术后,分别每日1次灌胃给予通阳化浊方和四妙勇安汤至第8周。模型组与实验组每组抽取3只家兔,采集粪便后,用LC-MS技术进行粪便代谢组学检测,运用PCA与OPLS-DA分析法来寻找差异性表达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结果 相较于模型组,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组分别存在59和48个差异化合物,通阳化浊方组涉及20条代谢通路,5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视黄醇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四妙勇安汤组涉及15条代谢通路,4条主要代谢通路包括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亚油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过程中,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粪便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干预相应的代谢通路,可能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检验腹泻粪便中耶尔森菌感染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取50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单位接收的腹泻患者,均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分别采用RT-PCR法和培养法对样本中耶尔森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RT-PCR法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率较培养法显著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RTPCR检测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果更好,以便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睿  张瑾  王亮美 《当代医学》2021,27(29):113-114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80例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粪便涂片结果分为A组(Ⅰ度菌群失调)、B组(Ⅱ度菌群失调)、C组(Ⅲ度菌群失调),每组6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C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的因素.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CD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01),CD严重程度越高,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C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及ALB<30 g/L、CRP≥5 ng/mL占比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严重程度、CRP是影响不同肠道菌群失调C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严重程度为重度患者较缓解期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在B组和C组.CRP≥5 ng/mL患者较CRP<5ng/mL患者更可能出现在B组和C组.结论 CD病变程度越严重,肠道菌群失调越严重;CRP≥5 ng/mL的C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