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484篇
内科学   28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619篇
预防医学   577篇
药学   228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的小肠CT造影(CTE)评分、活动度分级与粪便乳铁蛋白(FL)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CD患者39例,测量并分析患者的FL、CTE影像学相关数据(肠壁厚度、强化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CTE评分分值、CTE活动度分级)。分析FL与CTE评分、强化方式及活动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9例CD患者的CTE评分显示1例为轻度活动,14例为中度活动,24例为重度活动,FL平均值为(26.15±6.56)×103μg/g。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示FL与CTE活动度分级、CTE分值、CTE的强化方式呈中度相关(P<0.001,rs值分别为0.672、0.582、0.662)。结论 CD患者的FL与其CTE活动度分级呈中度相关,或可为临床诊疗及随访CD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结果特点及与体重、血脂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完善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的人群124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粪便潜血检测,并记录其年龄、病史、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一般资料。结果: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者212例,阳性率为16.9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率与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血糖空腹、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B、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为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群中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是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均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肛肠科住院部收治患者,诊治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照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轮流交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仅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2%,组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用药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和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为(11.16±1.72)mg/L,血小板计数为(190.16±34.12)×109/L,粪便钙卫蛋白为(103.26±12.62)μg/g、纤维蛋白原为(3.98±0.27)g/L,D-二聚体为(0.24±0.04)mg/L,低于对照组的(17.21±2.14)mg/L、(212.42±32.56)×109/L、(122.21±14.14)μg/g 、(4.42±0.36)g/L、(0.48±0.06)mg/L,血小板平均体积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9.56±0.45)fl和(37.18±2.54)s,高于对照组的(8.21±0.44)fl和(33.92±2.16)s,两组各项指标逐一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和美沙拉嗪肠溶片,效果好,可减少C反应蛋白释放,粪便钙卫蛋白指数下降,炎症指标下降,对凝血功能有改善作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WWT/FA280自动粪便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粪便标本500份,使用手工法与WWT/FA280自动粪便分析仪予以检测,将手工法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自动粪便分析仪对隐血试验阳性、红细胞、白细胞、真菌孢子及寄生虫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WWT/FA280自动粪便分析仪对隐血阳性检测的敏感度97.83%、特异度96.32%、符合率96.60%、Kappa值0.89,对红细胞检测敏感度88.89%、特异度99.17%、符合率98.80%、Kappa值0.84,对白细胞检测敏感度90.91%、特异度98.72%、符合率98.20%、Kappa值0.86,对真菌孢子检测敏感度73.53%、特异度99.14%、符合率97.40%、Kappa值0.78,对寄生虫检测敏感度99.66%、特异度97.14%、符合率98.60%、Kappa值0.97;WWT/FA280自动粪便分析仪与手工法对粪便隐血阳性、红细胞、白细胞、真菌孢子及寄生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WT/FA280自动粪便分析仪对粪便隐血、红细胞、白细胞及寄生虫的检测结果与手工法基本一致,检测真菌孢子与手工法高度一致,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及实验室操作简单的优点,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研究显示粪菌移植(FMT)对其有一定的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采用FMT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验证FMT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Mode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粪菌移植治疗组(Model+FMT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Model+5-ASA组),各15只。Control组不作任何干预处理;Model组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Model+FMT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制备的粪菌液0.2 ml/次灌肠;Model+5-ASA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0.019 5 g/ml 5-ASA灌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检测血液辅助性T细胞(Th)-17、Th-1、Th-2、Treg细胞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结果肠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Model组造模成功;Model+FMT组与Model+5-ASA组微绒毛较为致密,形态正常,杯状细胞数目较多,线粒体轻微肿胀,粗面内质网病变不明显。Model+FMT组Th17细胞含量高于Control组、低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17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h1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和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reg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P<0.05)。Model+5-ASA组IFN-γ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2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和Model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低于Model+FMT组;Model+FMT组IL-4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Model+5-ASA组IL-4细胞含量高于Model组;Model+FMT组IL-10细胞含量高于Control组和Model组,Model+5-ASA组IL-10细胞含量高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GF-β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P<0.05)。结论FMT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Th17/Treg细胞比例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综述粪便钙卫蛋白在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方面的初步研究以及西医上的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活动性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的进展,并且对粪便钙卫蛋白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30-34+39
目的 通过探讨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口服万古霉素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方法 前瞻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2015 年9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186 例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口服万古霉素治疗分为万古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血常规、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试验期间粪便培养结果、体温、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试验治疗期间,万古组便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组发热率(29.75%)低于对照组的34.7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万古组抗生素使用率(4.49%)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前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PCT、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后万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 低于试验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万古霉素可能提高肠道非急性感染期反复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老年患者粪便转阴率,减少发热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炎症细胞水平,可能是此类患者一种潜在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检测患者的粪便隐血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其进行手术病理活检,将获得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研究对象组织多肽抗原(TPA)、胃癌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以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67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无恶性肿瘤17例、结肠癌27例、直肠癌23例。结肠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CA242、TPA水平分别为(16.79±10.52)μg/L、(43.92±18.54)U/ml、(22.97±14.23)U/ml、(12.47±6.72)U/ml(146.03±38.29)U/L,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CA242、TPA水平分别为(16.03±10.78)μg/L、(44.04±18.36)U/ml、(23.11±15.40)U/ml、(12.51±6.80)U/ml、(147.05±38.51)U/L,均高于无恶性肿瘤者的(2.28±1.47)μg/L、(17.98±10.32)U/ml、(4.08±2.51)U/ml、(3.15±2.18)U/ml、(44.02±15.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和CA724、CA242、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100.00%明显高于单独粪便隐血检验的62.00%、单独肿瘤标志物检验的6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4568、19.0476, P<0.05)。联合检验的特异度94.12%明显高于单独粪便隐血检验的58.82%、单独肿瘤标志物检验的6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46、4.4974, P<0.05)。结论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临床诊断时,单独使用粪便隐血或者肿瘤标志物检验准确度欠佳,而采用粪便隐血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有着准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