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复发率较高。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其复发再次手术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手术区域原有解剖结构的破坏、瘢痕结缔组织的增生、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难以辨别等因素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纳米碳作为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具有辨识度高、染色时间长、淋巴示踪精准等特点,可精准定位可疑淋巴结,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经常会损伤甲状旁腺或其营养血管,造成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伤口感染等[1]。国外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在甲状腺术后发生率高达24%[2]。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注射一定量的纳米炭到患者甲状腺内可以起到有效的示踪作用,从而保护患者甲状旁腺[3,4]。我们选取我院5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注射纳米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瘤进行研究以示踪肿瘤中蛋白多糖的形成和分布。方法 新鲜标本分切后固定于2.5%戊二醛中24小时,其中含0.2%的钌红;0.1M二甲肿酸钠缓冲液冲洗过夜;1%OsO4后固定1小时;丙酮逐级脱水,Epon812包埋,在半薄切片上定位,超薄切片用Opton109型电镜观察,结果 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蛋白多糖,这种蛋白多糖是由NMCs分泌产生的,腺样囊性癌的NMCs也分泌产生蛋白多糖,该瘤中筛状结构形成是由于NMCs分泌蛋白多糖所致,这种分泌功能的出现是肌上皮细胞向肿瘤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标志。结论 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可检涎腺肿瘤中蛋白多糖形成和分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CM-Dil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分别用EGFP慢病毒表达和CM-Dil染料的方法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BMSCs接种珊瑚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天后,将未标记组、EGFP组和CM-Dil组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4、8、12周取材,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EGFP组采用GFP免疫组化、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BMSCs在体内的变化.结果:两种标记技术能高效标记BMSCs,标记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12周后有新生骨形成,标记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12周后仍显示有部分标记细胞存活.结论:EGFP和CM-Dil可用于示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通过示踪说明BMSCs在体内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磁标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归巢引流淋巴结。方法:DC由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分化获得。探针为烷基化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2k)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颗粒,标记方法为成熟DC与探针共孵育过夜。收集细胞,行标记效果、细胞分子表型分析。将标记的成熟DC注入小鼠足底,行不同时间点MRI,观察DC归巢淋巴结,72 h后,取腘窝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DC纯度高达90%。普鲁士兰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成像显示探针位于细胞内。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析表明,标记过程对DC的成熟表型无明显影响。体内MRI和淋巴结病理显示,24 h后标记DC在淋巴结内聚集。结论:采用N-alkyl-PEI2k/SPIO纳米探针标记DC后,MRI可以清楚地监测其在体内归巢淋巴结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以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期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特征。方法:选择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入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估。所有被试者以美国GE HDx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3组脑白质完整性(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弥散率DA、径向弥散率DR和平均弥散率MD值)差异区域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和氯丙嗪组间PANSS和SSP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FA、DA、DR和MD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氯丙嗪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侧扣带回和右侧前放射冠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左右丘脑后辐射、左侧上纵束和双侧扣带回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穹窿和左侧内囊后肢DA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右丘脑后辐射DR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侧丘脑后辐射MD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丘脑后辐射FA值与PANSS阳性分呈负相关(r=-0.697,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仍存在脑白质完整性损伤,氯氮平治疗患者更为广泛,这可能是患者病情较难控制的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完整切除是外科治疗恶性肿瘤获得良好预后的有效方法,但过度的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副损伤,确定科学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手术方案至关重要。纳米碳示踪技术与结肠镜、腹腔镜技术充分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实现"1+1+13"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也称为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可自我复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群。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来源充足,低免疫源性,经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在冠心病的研究中极具应用前景。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现就ADSC的生物学特性、细胞移植、体内示踪及冠心病治疗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