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8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83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60篇
内科学   396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1467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366篇
  2篇
中国医学   548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内定植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群,微生物群之间、微生物群及宿主细胞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RNA sequencing, Dual RNA-seq)可同时分析两个(或多个)互作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并通过互作模型图获得物种间基因的调控关系,得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就近年来Dual RNA-seq技术在肠道、呼吸道、皮肤及口腔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自Dual RNA-seq的概念被引入以来,该技术已被应用于一系列感染模型。在分子水平上直接研究物种间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宿主的生理变化,从而揭示潜在的新靶点或生物标志物。但是,Dual RNA-seq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验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变化的,最佳实验条件以及采样点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实时观测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此外,由于Dual RNA-seq的生物信息学数据量大,如何快速灵活地处理互作信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元近端小管细胞具有多种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在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近端小管细胞中主要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体、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主要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磺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肾脏转运体和/或代谢酶介导药物相互作用(DDIs)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转运体和代谢酶存在密切协作关系,在肾脏也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现象(包括转运-转运相互作用,代谢-代谢相互作用和转运-代谢相互作用),其显著影响药物肾脏处置、临床疗效和肾毒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药动学、DDIs和肾毒性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阐明肾脏转运-代谢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肾脏处置和DDIs,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Mixed lineage leukemia 1(MLL1)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家族的成员之一。MLL1与WDR5、RbBP5、Ash2L和DPY-30组成MLL1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调控组蛋白H3的第4位赖氨酸的甲基化水平,对造血系统的发育和血细胞的更新至关重要。部分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因MLL1基因易位而产生的致癌蛋白——MLL1融合蛋白,MLL1融合蛋白在发挥其致癌作用时需要功能完整的MLL1酶复合物,故靶向MLL1-WDR5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成为治疗MLL1融合型白血病的潜在策略。本文对MLL1-WDR5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结构信息以及抑制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已报道数据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性别间生物学差异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55457、GSE55584、GSE12021中正常男女性滑膜样本和RA男女性患者滑膜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将数据整合并使用R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鉴定。使用在线工具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使用Cytoscape 3.6.0构建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进行模块分析。结果:男性组高表达基因416个,低表达基因336个,女性组高表达基因744个,低表达基因309个。在男性RA发病中,IL-6、MYC、EGFR、FOS和JUN被认为是关键基因;在女性RA发病中,IL-6、ALB、PTPRC、CXCL8和CCR5被认为是关键基因。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分别参与男性和女性RA疾病进展的不同机制,为RA发病机制的探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P450 (CYP450)是肝微粒体中参与体内I相代谢反应的酶,临床上90%以上的药物都经CYP450氧化代谢,其被诱导或抑制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的体外代谢研究以其精准、简化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和参与代谢的CYP450酶,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地解释中药及其成分的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就中药、中药成分、中药提取物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对CYP450代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中药、中药-化学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水平在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1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伴CAS分为冠心病组79例和冠心病伴CAS组84例。同期选取72例于该院进行体检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伴CAS组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伴CAS组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轻度冠心病伴CAS患者相比,重度冠心病伴CAS患者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BP4、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RBP4、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86,P=0.001);visfatin、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30,P=0.001)。RBP4、visfatin呈正相关(r=0.364,P=0.001);RBP4、RIPK1呈正相关(r=0.272,P=0.012);visfatin、RIPK1呈正相关(r=0.481,P=0.001)。结论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在冠心病伴CAS中异常升高,是冠心病伴CA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冠心病伴CAS患者血清RBP4、visfatin、RIPK1水平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的基因芯片数据,初步鉴定与哮喘相关的基因以及治疗哮喘的潜在药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74986基因芯片,使用GEO2R分析得出差异表达基因,采用Morpheus制作差异表达基因的热图;通过DAVID 6.8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使用String 10.5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进一步使用Cytoscape 3.6.1的插件MCODE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模块分析。通过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筛选治疗哮喘的小分子药物。结果:筛选出51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9个上调基因和481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过程与通路主要富集在染色质沉默、核糖核酸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调节、蛋白质转运、信使核糖核酸加工、核糖核酸剪接以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核糖核酸转运、髓样分化因子依赖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共得出9个核心基因,包括T-复合蛋白1θ亚基(CCT8),T复合物蛋白1α亚单位(TCP1),26S蛋白酶调节亚单位S10B(PSMC6),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 A1,细胞周期蛋白C(CCNC),HSP90AB1,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6(PSMD6),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SP14),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得出2个重要模块,模块里的基因主要涉及剪接体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蛋白修饰以及核糖核酸修饰等生物过程。治疗哮喘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有茴香霉素和金雀异黄素等。结论:差异表达基因和核心基因促进了对哮喘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为哮喘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基因靶标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9.
马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8):1532-1536
目的研究替诺昔康与小牛胸腺DNA(ct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借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了替诺昔康与ct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通过热变性研究、黏度法试验考察了替诺昔康与ct DNA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 ct DNA加入使替诺昔康紫外光谱出现轻微减色效应,且随着ct DNA浓度的增大,减色效应变强;替诺昔康的加入使ct DNA-盐酸小檗碱发生荧光猝灭,且其猝灭程度具有浓度相关性。替诺昔康对于ctDNA溶液的黏度和热变性温度影响不大。结论替诺昔康与ct 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并且替诺昔康可以使ct DNA-盐酸小檗碱发生静态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