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5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热的夏季,人们会比平时流更多汗。有些人身上的汗臭味也跟着夏天的脚步不请自来了。难闻的汗臭味让个人形象大打折扣,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每次出汗的时候人就变得很敏感,总怕周围的人闻到自己身上的臭味。该怎么办才好?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除掉身体上的汗臭呢?  相似文献   
2.
王荣华 《养生月刊》2014,(6):488-491
炎炎夏日,酷暑逼人。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常会出现情绪烦躁、头昏脑胀、血压波动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有的病人还容易因"热"诱发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那么,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如何才能安然度夏呢?有关医学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3.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制成药露,服用后不仅能解除烦渴、补充体内水分,而且具有防病除疾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扁豆,也叫蛾眉豆,为豆科植物,我国南北许多地区都有栽培。扁豆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镁、铁、锌等营养成分。中医学认为,扁豆性味甘、微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作用。据考,在魏晋以后就开始用扁豆入药治病了,东晋时期的重要药物学著作《名医别录》中记载,扁豆能够“和中下气”。  相似文献   
6.
<正>"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捣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这是元代一位诗人在《食西瓜》诗中对西瓜的赞誉,短短几句把西瓜的甘、凉、甜、香描绘得淋漓尽致。西瓜又名"寒瓜"、"水瓜"、"夏瓜",炎炎盛夏酷暑难当之时,西瓜是人们清热解暑的首选水果。  相似文献   
7.
夏天,一个热字折磨多少人。经过春天的三个月,自然界的阳气已渐达洪盛的境地,一方面天阳下逼,另一方面地热上腾,天地之气得以交合。自然界的植物顺应这一变化,变得更加蕃茂,因此才有"蕃秀"、"华实"之说。人体也应顺应天地的气机,以令阳气升发。炎炎的夏天,除了让人难耐的暑热外,湿邪也让人不得不防。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与热邪合并则成湿热,这就像夏天的“桑拿天”,不光热还蒸得人难受,让人喘不过气来。湿邪与寒邪合并则成寒湿,与风邪合并则成风湿。祛风很容易,但若发展成风湿那就难办了,一时半会好不了。  相似文献   
8.
KYM 《健康之友》2014,(6):108-111
进入炎炎夏日,饮食口味往往会不自觉地趋向清淡。其实,只要菜品分量控制得宜,就完全不必将热量相对较高的荤食踢出你的健康餐单。活跃在欧洲的著名美食达人Donna Hay和她的大厨朋友们为忙碌的你设计了几款速成料理,以各种不同的肉类或奶制品搭配新鲜应季蔬菜,操作快捷简便,营养搭配均衡,口味亦令人惊艳。  相似文献   
9.
时值盛夏高温季节,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硬化和一些长期吸烟喝酒的老年人要注意防范中风,专家提醒市民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  相似文献   
10.
“睡眠要充足” 古人有“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之说;人在睡眠时,身体的一切器官都处在低效状态,能排泄出白天活动积累起来的废物,重新积累能量,养精蓄锐;深睡时,流经大脑皮层的血液会增加,使脑的代谢活跃;通过睡眠,让血液输送营养物质给神经细胞,使神经细胞获得原生质的生化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