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27篇
  免费   1820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481篇
妇产科学   321篇
基础医学   1691篇
口腔科学   207篇
临床医学   7558篇
内科学   2644篇
皮肤病学   6310篇
神经病学   401篇
特种医学   18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6170篇
综合类   13709篇
预防医学   6309篇
眼科学   285篇
药学   6255篇
  28篇
中国医学   5286篇
肿瘤学   8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2494篇
  2013年   2573篇
  2012年   3689篇
  2011年   3900篇
  2010年   3814篇
  2009年   3709篇
  2008年   4999篇
  2007年   4040篇
  2006年   3782篇
  2005年   3887篇
  2004年   2976篇
  2003年   2460篇
  2002年   1922篇
  2001年   1585篇
  2000年   1213篇
  1999年   1124篇
  1998年   917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728篇
  1995年   703篇
  1994年   602篇
  1993年   406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7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隙连接蛋白(Cx)在保证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及维持皮肤屏障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甚至表达水平异常均会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编码人类Cx家族的21个基因中,与Cx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伴随疾病至少有14种。其中,Cx43分布最广,不仅在大多数器官组织中均有报道,也是伤口愈合、皮肤角质化,以及皮肤肿瘤发展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节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x43基因(GJA1)在皮肤屏障中的作用、GJA1基因突变相关皮肤疾病及其潜在致病机制这几个快速发展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Cx43临床伴发疾病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将患者经分层抽样法分为扩张器研究组(A组,n=20例)与对照组(B组,n=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皮片移植法治疗;扩张器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组织扩张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躯体健康、社会活动状态、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皮片/皮瓣坏死、创面/创周感染、血肿、远期皮片/皮瓣破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后皮肤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所致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个案报道16篇共18例,其中男性6例(33.33%),女性12例(66.67%),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居多(12例,66.6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120 d以内(15例,83.33%),CADR类型主要为感染相关(6例,33.33%)和免疫相关(11例,61.11%)2大类。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对于存在皮肤损伤、慢性感染、特异性皮炎及炎性肠病病史患者,应加强司库奇尤单抗使用后3个月内的药学监护,尤其应重点关注40岁以上人群,避免严重C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辐喷在防治妇科肿瘤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妇瘤病区收治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外阴癌术后患者140例,按照是否使用抗辐喷,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68例),治疗期间每周对患者野内皮肤按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本文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皮肤损伤显著减少.结论:抗辐喷皮肤喷剂能够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蜂巢提取物Elixir-X对自然衰老及辐射衰老小鼠的影响,为Elixir-X的进一步研发提供药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小鼠肝脏切除术建立自然衰老小鼠模型,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Elixir-X组、白藜芦醇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7 d后,检测小鼠70%肝脏切除后的再生过程中,衰老细胞、肝脏功能恢复与肝脏再生的变化,观察Elixir-X对自然衰老的影响;采用60CO辐射法建立辐射衰老小鼠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Elixir-X高、低剂量组,通过检测小鼠肠隐窝干细胞再生、小肠绒毛结构以及衰老细胞的变化,对比不同剂量Elixir-X对辐射后衰老的影响。结果 在肝脏切除术的小鼠模型中,Elixir-X组的肝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的肝脏自然再生小鼠,显著促进了肝功能恢复(P<0.05);同时与模型组相比,Elixir-X组清除了肝脏切除后再生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P<0.05),Ki-67的着色斑块明显增加,促进肝脏的再生,且肝血窦的扫描电镜影像结果中Elixir-X组肝血窦再生加快。60CO辐照小鼠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Elixir-X组有效促进辐照后肝脏功能恢复(P<0.05),Elixir-X高剂量组体重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Elixir-X低剂量组小肠的β-Gal着色细胞减少,Elixir-X高剂量组甚至能更有效地减少衰老细胞(P<0.05);小肠HE染色的结果中,Elixir-X组小肠绒毛结构得到恢复;Ki-67的IHC染色中,与模型组相比,Elixir-X组着色板块更多,且着色区域都在肠隐窝干细胞位置。结论 Elixir-X能有效清除肝脏切除术引起的自然衰老与辐射引起的损伤性衰老细胞,对衰老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宋萌萌  李曦芝  骆志成 《新医学》2022,53(4):301-304
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予以R2+ICE方案(R2: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I:异环磷酰胺,C:卡铂,E:依托泊苷)化学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建议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经济问题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8.
王萍  范莉  田梅 《中国辐射卫生》2022,31(4):524-529
皮肤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时最先接触的器官,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射线很敏感,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十分常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与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改变和炎症有关,而皮肤的晚期损伤主要与辐射对血管影响有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程度与射线种类、剂量等相关。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潜在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辐射损伤后还未建立治疗的金标准,已知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3个途径: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被转录激活后引发的炎症、骨髓源性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的3大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江门市新会区皮肤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试验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皮肤损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可改善皮肤损坏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中医药在慢性病诊疗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传统的中医四诊模式、依靠医生主观经验、只能采集静态数据等束缚了中医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中医药产业势必要寻求新科技相结合发展。随着微纳技术、柔性电子、电子皮肤、可植入芯片、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可穿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远程医疗。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诊断、疗效评价、养生、经络诊疗、治未病等方面均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医生和工程师通力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必将推动中医药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