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334篇
临床医学   1268篇
内科学   390篇
皮肤病学   88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160篇
预防医学   881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1075篇
  3篇
中国医学   58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原检测、分离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2019年7月1日收治的1例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动脉层术后持续间断发热,经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经宏基因组学测序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分离病原提示疑似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调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米氏克雷伯菌感染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克雷伯菌,应用宏基因组学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可尽早明确该病原所致感染,以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17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白念珠菌组和非白念珠菌组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确定与念珠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与念珠菌血症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光滑念珠菌是念珠菌血症患者中最常见的分离菌(28.65%),其次为白念珠菌(28.07%)、热带念珠菌(21.64%)、近平滑念珠菌(18.13%)和其他念珠菌(3.51%),非白念珠菌占71.93%(123/171)。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2.588,95%CI:1.119~5.987,P=0.026)是白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1.8%、91.7%和90.3%,热带念珠菌的耐药性相对较高。17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48例死亡,病死率为28.0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4~1.050,P=0.022)、深静脉置管(OR=2.489, 95%CI:1.033~5.996,P=0.042)和入住ICU(OR=2.921,95%CI:1.020~8.362,P=0.046)是与病死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念珠菌血症的念珠菌分布与其他医院存在差异。除热带念珠菌外,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为经验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重症婴幼儿龋患儿口腔念珠菌与菌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治疗的重症婴幼儿龋患儿42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无龋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患儿唾液、菌斑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将实验组组内分为白色念珠菌阴性、阳性患儿。通过高通量lllumina测序平台,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唾液、牙菌斑整体进行微生物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及丰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唾液与菌斑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白色念珠菌阳性患儿唾液中纤毛菌属、心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本组阴性患儿(P<0.05),实验组白色念珠菌阳性患儿菌斑中普雷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本组阴性患儿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白色念珠菌阳性患儿唾液中纤毛菌丰度显著高于阴性患儿(P<0.05),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人心杆菌、颗粒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丰度显著低于阴性患儿(P<0.05);实验组白色念珠菌阳性患儿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格氏乳杆菌、阴道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高于阴性患儿(P<0.05),植物乳杆菌丰度显著低于阴性患儿(P<0.05)。结论:重症婴幼儿龋患儿口腔中存在白色念珠菌,与纤毛菌、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人心杆菌、颗粒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变形链球菌及部分乳杆菌丰度有关,其间可能有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究紫苏醇的杀菌效果,探讨其在消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观察紫苏醇对部分消毒指标菌的杀灭效果。结果〓用浓度为4 000 mg/L的紫苏醇溶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用浓度为3 000 mg/L的紫苏醇溶液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紫苏醇溶液对部分消毒试验指标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进一步探讨其在消毒领域实际应用和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924-1930
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菌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菌, 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 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菌(SBF), 0.25相似文献   
7.
光滑念珠菌是亚洲第三或第四种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原体,占念珠菌血流感染的29%,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化的影响,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组织基质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后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osi-1组(加入1 μmol/L罗格列酮)和Rosi-2组(加入2 μmol/L罗格列酮)。通过实时定量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及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甘油释放浓度来评估干预对脂肪细胞脂解功能的影响。 结果 加入罗格列酮干预后,Rosi-1组和Rosi-2组成熟脂肪细胞表现多脂滴外形,UCP1蛋白(t=23.12,P<0.01;t=7.35, P<0.01)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UCP1(t=2.63, P=0.03;t=9.86, P<0.01)、PPARγ(t=2.8, P=0.02;t=11.06, P<0.01)和PR16结构(PRDM16)基因(t=2.65, P=0.02;t=12.85, P<0.01)表达水平在Rosi-1组和Rosi-2组中均较对照组上调,且Rosi-1组(t=2.76, P=0.02)和Rosi-2组(t=5.83, P<0.01)的脂解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提高肥胖症患者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选择性作用于脂肪组织的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可以为肥胖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尿沉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3例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疾病病情程度分为轻度44例、中度34例、重度15例,选取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晨起尿液中段标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尿沉渣检测。结果病例组红细胞为(12.77±2.44)个,白细胞为(13.48±2.96)个,上皮细胞为(11.15±2.27)个,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而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也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念珠菌感染组、光滑念珠菌感染组和克柔念珠菌感染组组间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尿沉渣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沉渣检测对念珠菌尿路感染的辅助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疾病的早期确诊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