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3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72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2021篇
预防医学   520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936篇
  3篇
中国医学   125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郭家燕  黄永杰 《智慧健康》2022,(10):125-128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小儿脑瘫患儿50例,病例就诊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三方面痉挛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各方面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方面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即研究组GMFM与FMFM评分中各运动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痉挛偏瘫型脑瘫可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的痉挛症状,进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3 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 8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43 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 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实施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功 能障碍指数(Oswestry)等级量表、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T)评分均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 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实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治疗,实验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实验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比较4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评定表(Ashworth)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3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实验3组治疗1个月NIHSS评分、Ashowrt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结论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度痉挛型四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实施推拿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痉挛量表(CSI)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量表(MRMI)评分高于对照组,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中度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的痉挛指数,改善患儿的移动能力、精细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速度冲洗,实验组进行不限速开放式与常规速度交替冲洗。比较两组的冲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较少(P <0.05)。实验组的引流管阻塞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冲洗液用量和尿液转清时间都比实验组多(P <0.05)。结论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不同。使用不限速开放式冲洗与常规速度冲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冲洗效果,减少冲洗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19年6月关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个病例;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MD=5.06,95%CI=4.01~6.10,P<0.01),改善粗大运动功能(GMFM D区MD=3.75,95%CI=2.75~4.75,P<0.01;GMFM E区MD=6.04,95%CI=4.82~7.26,P<0.01),改善腓肠肌痉挛程度(MD=5.19,95%CI=-0.52^-0.39,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在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所纳入研究的方法有局限性,还需更严格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