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2528篇
内科学   140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66篇
特种医学   393篇
外科学   681篇
综合类   3973篇
预防医学   822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299篇
  22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2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70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低剂量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应用于肺癌高危人群中的筛查越来越普及,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发现概率也随之增加。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能够进行肺部外周病变诊断、定位及治疗的工具,由于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ENB在未来有可能会改变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从而缓解病情甚至治愈肺癌,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性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肺段(及其亚段)支气管异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肺段(Ⅲ级及其亚段)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硬性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总结临床转归。 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异物,术中无窒息、大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15±3)min,术后顺利复苏转普通病房,5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无呼吸困难。 结论 硬性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是治疗肺段(及其亚段)支气管异物有效安全的手段之一,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全身化疗,观察组实施全身化疗联合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14%)高于对照组(53.57%)。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咳血(2.03±0.21)分、咳嗽(2.14±0.30)分、呼吸困难(1.9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15±0.37)分、(3.20±0.34)分、(3.18±0.33)分。治疗后观察组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肺癌患者采用全身化疗联合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效果显著,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操作孔供氧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半坐卧位下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45例,全部在半坐卧位下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采用经纤支镜操作孔供氧,对照组18例不采用经纤支镜操作孔供氧。比较两组患者于插管中最低指脉氧饱和度及插管后即时指脉氧饱和度,记录插管中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及所用时间。结果 经纤支镜操作孔供氧能够提高气管插管中最低指脉氧饱和度(P<0.01)及插管后即时指脉氧饱和度(P<0.01),缩短插管操作时间(P<0.01)。结论 经纤支镜操作孔供氧可显著改善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低氧血症,并通过高流量氧气的冲刷作用使视野更加清晰,显著减少插管时间,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磁共振技术(BOLD-fMRI)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肿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术前是否行DTI与BOLD-fMRI检查及术中是否融合神经导航技术的手术策略分为显微组(无DTI无导航)和融合组(融合DTI与BOLD-fMRI的神经导航组)两组,每组各21例。显微组在显微镜下直接切除肿瘤,融合组在显微镜下同时应用已经融合DTI与BOLD-fMRI的神经导航技术辅助下切除肿瘤;根据术后MRI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症状好转率。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率显微组为52.3%,低于融合组的76.2%(χ2=7.785,P<0.05);术后三个月时症状好转率融合组为62.0%,高于显微组的33.3%(P<0.05)。结论 DTI、BOLD-fMRI及神经导航三者融合的多模态技术具有术前优化手术方案,术中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纤维束损伤,术后预测并发症及临床功能障碍等优点,更符合现代的神经外科微创、安全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肺部超声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方面的优劣。方法:择期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7.5#加强型气管导管,之后采用盲法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一侧支气管。2组患者分别采用肺部超声检查(L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组)方法定位封堵器位置并判断肺隔离效果,确定套囊位置良好后,摆放右侧卧位,之后再次判断肺隔离情况。记录L组和B组2次判断肺隔离情况所需要的总时间、术中封堵器调整的次数、术中肺萎陷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2次定位前及定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气道峰值压(peak airway pressure,PAW)的水平。结果:L组和B组确定肺隔离时间、肺萎陷满意度评分术中套囊调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较判断前无明显变化(P > 0.05),B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前(P < 0.05)。结论:肺部超声判断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效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相近,但肺部超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患者导航护理模式的概念、患者导航员培训方式及该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丰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联合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37例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接受BA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治疗,比较治疗10 d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PaCO2、氧合指数、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PCT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10 d后的血清CRP、PCT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Pa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两组PaCO2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10 d后,两组氧合指数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发热消失时间比对照组(P<0.05)短;治疗10 d内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BAL联合痰热清可改善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症状,疗效显著,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提出一种无线闭环迷走神经刺激器及系统,包括头戴式头皮脑电记录器、迷走神经刺激器、电磁耦合能量发射器和控制应用App,设计一种可以分离局部场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生物信号前置放大器,一种刺激脉冲参数可调的迷走神经刺激器,一种电磁耦合能量发射器以及一个控制应用App。使用海岸线参数检测算法判定癫痫脑电信号的产生。测试结果表明,生物信号前置放大器对局部场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放大增益分别为40和60 dB。迷走神经刺激器接收到来自控制应用App的刺激参数后,可以产生对应参数的双极性刺激脉冲。当发射器发射功率为30 dBm,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距离2 cm时,电磁耦合能量传输效率最大为15.4%。海岸线参数算法的正检率为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