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59篇
  免费   4238篇
  国内免费   1941篇
耳鼻咽喉   1076篇
儿科学   788篇
妇产科学   665篇
基础医学   2515篇
口腔科学   973篇
临床医学   6972篇
内科学   3714篇
皮肤病学   374篇
神经病学   561篇
特种医学   28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6036篇
综合类   16441篇
预防医学   2181篇
眼科学   418篇
药学   5122篇
  47篇
中国医学   1861篇
肿瘤学   1193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69篇
  2022年   1148篇
  2021年   1192篇
  2020年   1494篇
  2019年   1434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1213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1416篇
  2014年   2465篇
  2013年   2373篇
  2012年   3170篇
  2011年   3507篇
  2010年   3394篇
  2009年   3425篇
  2008年   4321篇
  2007年   3752篇
  2006年   3365篇
  2005年   3819篇
  2004年   3147篇
  2003年   2832篇
  2002年   2357篇
  2001年   2112篇
  2000年   1700篇
  1999年   1332篇
  1998年   1193篇
  1997年   1168篇
  1996年   980篇
  1995年   790篇
  1994年   607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64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索并总结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方案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订和规范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使用PIPOST工具明确循证问题,设置检索策略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检索国内外常见数据库中涉及妇科恶性肿瘤相关下肢淋巴水肿运动方面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人员独立完成对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5篇系统评价,4篇指南,4篇原始研究,3篇专家共识。从禁忌人群、运动评估、运动方案、运动强度、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共6个方面汇总24条证据。结论汇总并分析了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提供了具体建议,为规范运用和实践妇科恶性肿瘤相关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方案提供可靠的循证证据支持和参考意见,从而降低患者淋巴水肿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 (DE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实性肺腺癌气道播散(STAS)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实性肺腺癌患者的DECT及病理学资料,评估其STAS状态(阳性或阴性);对比STAS阳性、阴性实性肺腺癌CT表现(最大径、周围不透明影、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DECT定量参数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ECT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ECT定量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效能,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实性肺腺癌STA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52例中,25例STAS阳性,27例STAS阴性,其间病灶CT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CT定量参数中的动脉期碘浓度(ICA)、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及静脉期碘浓度(I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A、NICA及ICV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AUC为0.82、0.83及0.73;ICA和NICA均为实性肺腺癌STAS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AUC为0.89。结论 DECT定量参数可有效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β1(LAMβ1)、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4(ARPC4)及间隙连接蛋白26(Cx26)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10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AMβ1、ARPC4、Cx2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AMβ1、ARPC4、Cx26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Mβ1、ARPC4、Cx2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并分析LAMβ1、ARPC4、Cx26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 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LAMβ1、ARPC4、Cx2的mRNA表达相较于癌旁组织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LAMβ1、ARPC4、Cx26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AMβ1、ARPC4、Cx26着色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结直肠癌患者LAMβ1、ARPC4、Cx2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LAMβ1、ARPC4、Cx2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LAMβ1、ARPC4、Cx26的mRNA表达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其蛋白表达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LAMβ1、ARPC4、Cx26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转移瘤指所有主要累及椎管内结构的继发性肿瘤,其常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等。为了预后分析和手术干预决策的选择,根据累及椎管内结构的位置,一般将“椎管内”转移瘤进一步细分“椎管内硬膜外”(简称“硬膜外”)、“髓外硬膜内”(简称“硬膜内”)、“脊髓髓内”亚类。椎管内转移瘤发病率较脑转移瘤低,相应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据少,本文基于国内椎管内转移瘤诊疗经验,结合国际同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椎管内转移瘤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椎管内转移瘤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肿瘤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保持通常的自我护理,锻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指导,并通过检测患者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患肢间体积差异、肩部关节运动范围、手臂肌肉力量、生活质量等方面评估康复锻炼对淋巴水肿治疗的作用。 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为期至少6周的干预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锻炼组的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有所下降(P<0.05),手臂体积也随之变小(P<0.05);锻炼组的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在锻炼组中患者的手臂屈曲肌、外展肌、外旋肌、内旋肌和水平内收肌的肌力水平都显著增强(P<0.05);最后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之后发现,锻炼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 结论康复锻炼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淋巴水肿的康复和预后,这为居家康复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宫颈癌淋巴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联合盆腔MRI淋巴增大情况及SCC-Ag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并根据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间质浸润深度、治疗前后血清SCC-Ag变化值、盆腔MRI淋巴结增大情况、D2-40、Ki67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建立为:L=SCC-Ag变化值+7.127×盆腔MRI显示淋巴结增大+5.386×D2-40+5.135×间质浸润深度+19.457×Ki67;预测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79.2%。结论 对于L≥20.8261的宫颈癌患者应提高警惕,给予个体化的新辅助治疗,并保证足够的手术范围。该模型对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第一种根据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指导临床选择治疗策略的恶性肿瘤。然而,无论是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分子分型还是基于基因组分析的固有分型,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二者不能完全解释乳腺癌预后和治疗的临床异质性。肿瘤内异质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ITH)理论与乳腺癌的分型理论不同,异质性理论是指在同一肿瘤中存在多个不同亚型(空间异质性),并且肿瘤在不同时期不同表型间可相互转化(时间异质性)。这些异质性是由肿瘤细胞状态异质性和克隆进化驱动,同时受肿瘤微环境、代谢重编程的协同影响。对肿瘤内异质性ITH的研究可进一步解释乳腺癌转移和耐药机制,有望成为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本文将对乳腺癌ITH的驱动因素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CG066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TMD-8的有效杀伤浓度,进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CCK-8实验探索DCG066对TMD-8细胞的有效杀伤浓度,通过免 疫荧光实验分析DCG066处理后TMD-8活细胞及死细胞的分布,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G066对TMD-8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周期的抑制及胞内活性氧簇水平,Western Blot及转录组测序分析细胞凋亡及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DCG066可有效杀伤TMD-8细胞,且成剂量依赖关系。DCG066可以诱导TMD-8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抑制,Bax及DDIT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上调,Cyclin E1及Cyclin A2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此外,TMD-8细胞经DCG066处理后,活性氧水平升高,HOMX1及NOX2等铁死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CG066可通过诱导细胞铁死亡及凋亡、抑制细胞周期的方式,发挥杀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