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706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72篇
  2篇
中国医学   594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法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超声标记组(A组)、结肠镜标记组(B组)与无标记的对照组(C组)。记录肠镜下标记时肠腔内染料漏渗率、不良反应情况,腹腔镜术中观察被标记的直肠浆膜黑染情况。记录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总手术时间、切除肠段长度、切缘距肿瘤距离、手术保肛率,比较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A组内镜超声发现2例肿瘤肛侧可疑的壁内扩散,扩散长度分别为0.42 cm和0.71 cm,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36 cm和0.64 cm;B组病理检查发现1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为0.53 cm;C组病理检查发现3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43 cm、0.36 cm和0.28 cm。被标记者术中均易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标记点,B组3例腹膜表面和肠系膜存在散在斑点状黑染。3组间数据对比如下:(1)术中寻找病灶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29±0.87) min、(1.31±0.63) min比(15.3±10.50) min,P均<0.05];(2)总手术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76.12±27.64) min、(175.67±26.48) min比(198.65±38.67) min,P均<0.05];(3)肠段切除长度: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1.81±5.76) cm、(12.31±3.94) cm比(15.24±4.12) cm,P均<0.05];(4)切缘距肿瘤距离: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3.61±1.26) cm、(4.57±1.58) cm比(6.13±2.47) cm,P均<0.05];(5)A组、B组、C组保肛率分别为65.0%(13/20)、60.0%(12/20)、40.0%(8/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本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术前,进行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肠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而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更能直接了解肿瘤有无向肛侧的壁内扩散,为直肠癌肛侧手术切端的定位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可溶性Klotho蛋白抑制THP-1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THP-1单核细胞在佛波酯的作用下诱导分化成为THP-1巨噬细胞,再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其转变为泡沫细胞,可溶性Klotho蛋白和β-甘油磷酸进行预处理.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酶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myc与cyclinD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比较,Klotho蛋白组TC、CE的水平均明显降低,β-catenin、c-myc与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表达和分布明显减少;β-甘油磷酸组TC、CE水平明显升高,β-catenin、c-myc与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β-catenin表达和分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β-甘油磷酸组比较,Klotho蛋白+β-甘油磷酸组TC、CE水平明显降低,β-catenin、c-myc与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表达和分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Klotho蛋白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 HP-1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套扎术与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治疗l-lll期内痔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II-III期内痔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PPH组(n=40)与采用内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套扎术治疗注射套扎组(n=40),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率,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结果:注射套扎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痊愈时间、肛门水肿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均小于PPH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PH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套扎组治疗后TNF-α、IL-1水平均小于PPH组(P<0.05)。结论:对II-III期内痔者予内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套扎术治疗较PPH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疼痛与炎症反应轻、康复快,疗效可靠,且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类成分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其光学特征及官能团信息,利用小鼠肝脏出血实验评价其止血效果,进一步检测凝血4项参数和血小板(PLT)的数量来研究其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TEM结果显示,葶苈子炭袋内透析液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NCs)。小鼠肝脏出血实验结果表明, 250℃、300℃和350℃制备的DSC-NCs都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出血时间,其中,以350℃制备的DSC-NCs效果最好。此外,各温度制备的DSC-NCs也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值、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值和PLT值。综上, DSC-NCs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这可能与激活外源凝血系统、提高FIB值及PLT含量有关,这为探索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自体皮移植治疗,对照组移植术前采用泡沫敷料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泡沫敷料联合水胶体敷料应用可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减轻患者创面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艳山姜挥发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MA,100μg·L^-1)诱导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24 h后形成巨噬细胞,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无血清RPMI 1640),模型组(80 mg·L^-1ox-LDL),艳山姜挥发油低剂量组(80 mg·L^-1ox-LDL+4μg·L^-1艳山姜挥发油),艳山姜挥发油高剂量组(80 g·L^-1ox-LDL+20μg·L^-1艳山姜挥发油)。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艳山姜挥发油对巨噬细胞的活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油红O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中脂质小滴的含量。结果:艳山姜挥发油对巨噬细胞无毒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巨噬细胞内脂滴和胆固醇酯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CD36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ABCA1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艳山姜挥发油显著抑制巨噬细胞中脂滴和胆固醇酯的含量(P<0.01),下调CD36的蛋白表达(P<0.01),上调ABCA1蛋白的表达(P<0.01),艳山姜挥发油可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结论:艳山姜挥发油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该药理作用与艳山姜挥发油下调巨噬细胞CD36和上调ABCA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榆炭醇提物凝胶治疗穿戴医用防护装备所致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位穿戴医用防护装备后出现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的医护人员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治疗组予地榆炭醇提物凝胶外用,均每日使用2次,连续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ou氏瘙痒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D)得分及血清白介素(IL)-6及IL-31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7%(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口渴身热、寐欠安、遇热瘙痒加重四项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瘙痒、口渴身热、寐欠安三项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2组患者Duo氏瘙痒评分、瘙痒VAS评分、DLQD得分及血清IL-6、IL-31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榆炭醇提物凝胶治疗穿戴医用防护装备所致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调节IL-6及IL-31水平,降低炎症反应而缓解瘙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GSV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术治疗的113例(133条肢体)原发性GSV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53例,年龄为(62.1±10.8)岁。透视导引下高位缝扎GSV近端,同时行泡沫硬化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超声评估GSV闭塞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复查评估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并与术前VCSS比较。结果 133条患肢手术均获成功。共112条患肢(84.07%)获12个月随访,103条患肢(91.96%)GSV维持闭塞;VCSS由术前4.71±2.15改善至0.74±0.60(V=6 328,P<0.01);16条患肢出现血栓性静脉炎,38条患肢出现缝扎处疼痛,均在2周内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GSV曲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GSV闭塞率与静脉热消融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动物模型中评价自膨式聚氨酯泡沫(self-expanding polyurethane polymer,SPUP)的止血效果。方法:建立猪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模型,进行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致伤后30 min将实验动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纱布填塞组(gauze packing group,GP),泡沫材料填塞组(foam packing group,FP)和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每组各6只。监测48 h记录生存时间、生命体征、失血量、凝血功能及血液指标,并于死亡或处死后行肝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后三组动物均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其中FP组、GP组48 h生存率显著高于BC组(6/6 vs 4/6 vs 0/6)。FP组生存时间与G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 vs (44.58±5.53) h, P>0.05],与BC组相比显著延长[48 h vs (1.64±0.17) h, P<0.01]。FP组出血量明显少于GP组和BC组[(19.2±7.3) g/kg vs (41.3±8.6) g/kg、(51.5±7.3) g/kg,均 P<0.01]。与GP组和BC组相比,FP组的心输出量有明显改善[(5.0±0.53) L/min vs (4.13±0.41) L/min、(2.38±0.48) L/min,均 P<0.05]。FP组与GP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乳酸水平均好于BC组;FP组膀胱压明显高于GP组[(18.83±3.25) cmH 2O vs (3.83±1.47) cmH 2O, P<0.05, 1 cmH 2O=0.098 kPa],BC组未见膀胱压异常增高。FP组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继发性损伤。 结论:应用SPUP行腹腔填塞止血可以有效减少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模型的出血量,有效维持生命体征,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