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3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546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290篇
妇产科学   249篇
基础医学   545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499篇
内科学   1012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10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7112篇
综合类   10230篇
预防医学   1389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3542篇
  28篇
中国医学   1570篇
肿瘤学   17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516篇
  2013年   1532篇
  2012年   2041篇
  2011年   2227篇
  2010年   2097篇
  2009年   2112篇
  2008年   2229篇
  2007年   2084篇
  2006年   2015篇
  2005年   2111篇
  2004年   1726篇
  2003年   1646篇
  2002年   1335篇
  2001年   1249篇
  2000年   883篇
  1999年   682篇
  1998年   641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508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99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比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VVF)的成功率及预后,重点探讨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7例采用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VV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瘘的特点、手术资料、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50.4岁。病史7天~8年,平均20个月。主诉均为尿液经阴道漏出。56例(98.2%)VVF继发于妇科盆腔手术,1例(1.8%)继发于经阴道分娩(难产)。11例(19.3%)有既往手术修补失败史。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7例(29.8%)选择经阴道入路,40例(70.2%)选择经膀胱入路。平均手术时间:经阴道(90±8.2)min vs 经膀胱(150±4.3)min;术中出血量:经阴道(40±5.4)ml vs 经膀胱(220±10.2)ml;术后住院时间:经阴道(3±0.4)d vs 经膀胱(7±1.2)d;平均住院费用:经阴道(1.3±0.2)万元 vs 经膀胱(2.5±0.5)万元。术中经阴道组无一例行膀胱造瘘,经膀胱组12例(30%)行膀胱造瘘。2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发生率为经阴道组3例(17.6%)vs 经膀胱组13例(32.5%)。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8.5月。一次性修补成功率分别为经阴道组82.3% vs 经膀胱组75%。 结论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VVF,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在降低Ta和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86例诊断为Ta和T1期的NMIBC患者。患者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对照组(40例),接受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为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首次电切术中均联合了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统计观察组二次电切的阳性率及肿瘤分期分级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个数、首次电切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电切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11例(23.91%)检出残余癌,5例出现临床分期升级,4例病理分级升级。观察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总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TURBT可明显降低Ta和T1期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同时可获得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术式,研究认为大多数肌腱在术后可原位再生,甚至可作为二次重建术的移植物。影像学对腘绳肌腱再生的评估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再生肌腱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 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 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 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 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 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 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 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 左侧末端留10 cm, 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 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 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 与左侧输尿管吻合, 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 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 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 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膀胱SmC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表现:3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影像学表现:CT及超声检查示膀胱壁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回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镜下观察多为菜花样、乳头状肿物,广基,多灶。镜检:3例伴高级别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1例为单纯的SmCC,SmCC成分示胞核为致密深染的圆形、卵圆形,核分裂多见,染色质细颗粒状,缺乏显著核仁,胞质稀少,肿瘤凝固性坏死常见,肿瘤细胞片状、巢状分布;UC成分分化差,核深染,胞质少,呈巢状分布。免疫表型:SmCC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Syn及CD56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UC中CK弥漫强阳性,部分CK20及CK5/6阳性。4例随访4~36个月,3例患者健存,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物摘除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 膀胱SmCC高度恶性,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合并肾积水对病理TNM不同分期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231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有无合并肾积水分为合并肾积水组(96例)和未合并肾积水组(135例),比较两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 )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根据不同TNM分期将患者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  合并肾积水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组患者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2.5%±4.9%和38.5%±5%与 74.8%±3.7%和66.8%±4.1%,未合并肾积水组均明显高于合并肾积水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肾积水、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为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的分层分析发现,合并肾积水的T2N0M0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的T3~4N0M0组(P=0.816),以及合并肾积水的T3~4N0M0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的TxN+Mx组之间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结论  术前合并肾积水是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术前合并肾积水可使T2N0M0及T3~4N0M0患者的术后生存曲线向更晚的病理TNM分期偏移。   相似文献   
8.
任超  易发现  张莉 《现代肿瘤医学》2022,(15):2775-277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年龄、BMI、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术后白蛋白、清扫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术中是否Hem-o-lock夹闭淋巴管资料,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漏发生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淋巴漏组18例,非淋巴漏组27例,t检验显示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Hem-o-lock夹闭淋巴管及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经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10~20天淋巴漏均治愈。结论:阳性淋巴结数及清扫术后是否夹闭淋巴管是淋巴漏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后贫血严重患者更易发生淋巴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补充白蛋白,术中精准操作,使用Hem-o-lock确切结扎可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两组尿液外泌体中IGF2表达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5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尿路上皮癌患者(71.4%比10.0%,P=0.000)。尿液外泌体中IGF2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为71.43%(95% CI:53.48%~84.76%)、特异度为90.00%(95% CI:78.83%~95.87%)、阳性似然比为7.14(95% CI:3.25~15.70)、阴性似然比为0.32(95% CI:0.19~0.54)。  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IGF2呈高表达,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但灵敏度稍低,有望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