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2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109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17篇
临床医学   2998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9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664篇
综合类   4280篇
预防医学   57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68篇
  10篇
中国医学   2807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088篇
  2009年   1090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148篇
  2006年   1038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839篇
  2003年   723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484篇
  1998年   472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381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不同程度自然吸收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CT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1例,均为保守治疗,并具有6~24个月随访复查资料。根据突出物自然吸收程度分为明显重吸收组(10例),部分重吸收组(8例),基本不变组(30例),增大组(13例)四组,配对比较每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重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基本不变组、增大组的首次CT检查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随访CT腰椎曲线指数[10.65(9.23,13.31)mm 比11.69(8.31,15.25)mm 比8.63(6.75,11.00)mm 比8.06(5.00,10.05)mm]、腰椎前凸角[46.30(43.96,48.18)°比45.36(44.15,47.67)°比39.37(32.27,45.74)°比35.39(29.60,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增大(P<0.05);增大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减小(P<0.05);基本不变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前后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均呈正相关(rs=0.50、0.47,P<0.05)。结论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随着腰椎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而增大,当腰椎突出椎间盘增大时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也相应减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常见类型,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椎间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国内外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近年来生物治疗开始兴起,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国内关于生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椎板切除融合术(LCF)和椎板成形术(LP)后颈椎矢状位形态改变情况,比较三者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颈椎矢状位的矫形效果及对矫形效果的维持能力。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MCSM患者188例,其中47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72例采用LCF治疗(LCF组),69例采用LP治疗(LP组)。根据术前颈椎前凸角(CL,C2-7 Cobb角)将患者分为后凸型(CL < 0°)、平直型(0°≤CL < 10°)、前凸型(10°≤CL < 20°)和过度前凸型(CL≥20°)。根据术前和术后CL计算不同术式的前凸改变量(末次随访CL-术前CL)、前凸矫正量(术后1周CL-术前CL)和前凸丢失量(术后1周CL-末次随访C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DF组前凸改变量、前凸矫正量大于LCF组和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DF可增加后凸型、平直型和前凸型患者的CL,随访中虽有部分丢失,但至末次随访时矫形效果维持良好;过度前凸型患者术后CL轻微增加,但随访时逐渐减小,过度前凸缓解。LCF可增加后凸型、平直型患者的CL,随访中前凸丢失量少于ACDF,但末次随访时矫形效果仍不如ACDF。LP术后各型患者CL均降低,但随访过程中前凸丢失量小于ACDF和LCF。结论 ACDF矫形能力较强,可用于治疗各种颈椎曲度类型MCSM患者,LCF适用于后凸型、平直型MCSM患者,LP可用于治疗CL > 10°的MCSM患者。MCSM手术方式的选择除常规考虑脊髓压迫位置、手术节段等,还应考虑患者颈椎矢状位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放置引流管组与未放置引流管组,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且记录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将放置引流管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突出节段、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等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与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2例患者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腰腿痛VAS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服用抗凝药物与术后放置引流管有关,而性别、体质量指数、突出节段、吸烟史与放置引流管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服用抗凝药物与术后放置引流管相关。结论:椎间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可以早期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对于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可以考虑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金属蛋白酶(MMP)和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的mRNA表达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性(简称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椎间盘退变患者160例,依据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采用Pfirrmann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级组(30例)、Ⅱ级组(32例)、Ⅲ级组(35例)、Ⅳ级组(33例)和Ⅴ级组(30例)。检测所有患者髓核组织中MMP-1 mRNA、MMP-3 mRNA、MMP-9 mRNA、MMP-13 mRNA、ADAMTS-1 mRNA、ADAMTS-4 mRNA、ADAMTS-5 mRNA、白细胞介素(IL)-1αmRNA、IL-1βmRNA、IL-6 mRNA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级组和Ⅴ级组MMP-3 mRNA、MMP-9 mRNA、IL-1αmRNA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级组、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且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依次升高(P<0.05)。Ⅲ级组、Ⅳ级组和Ⅴ级组ADAMTS-4 mRNA和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且Ⅱ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3 mRNA、MMP-9 mRNA、ADAMTS-4 mRNA、ADAMTS-5 mRNA、IL-1αmRNA及IL-1βmRNA相对表达量与Pfirrmann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3 mRNA、MMP-9 mRNA、ADAMTS-4 mRNA、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与IL-1αmRNA、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3、MMP-9、ADAMTS-4、ADAMTS-5、IL-1α和IL-1β与椎间盘退变有关,并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干预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各10只,塞来昔布组5只。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及塞来昔布组大鼠通过L4~5和L5~6椎间盘穿刺建立大鼠腰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显露椎间盘,不进行穿刺。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至造模后第21天结束。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以ICA溶液进行灌胃(ICA溶于去离子水中),每天剂量分别为50 mg·kg^-1和100 mg·kg^-1;塞来昔布组以塞来昔布胶囊进行灌胃(塞来昔布胶囊粉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每天100 mg·kg^-1;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00 mg·kg^-1;假手术组常规饲养,不进行干预。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进行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检测。造模后第35天,足底疼痛阈值测定结束后处死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的5只大鼠,以qRT-PCR法测定椎间盘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mRN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mRNA的含量。造模后第21天时,处死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其余的5只大鼠,以ELISA法测定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剂-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结果:①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7.971,P=0.001)。5组大鼠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6.660,P=0.000)。造模前后不同时点间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18.057,P=0.000)。假手术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随时间未见明显变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4.60±0.89)g,(14.79±0.47)g,(15.00±0.00)g,(15.00±0.00)g,(15.00±0.00)g,(15.00±0.00)g,F=0.836,P=0.537]。生理盐水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造模后明显降低,后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14.67±0.74)g,(3.44±2.22)g,(3.19±1.37)g,(2.84±0.96)g,(3.92±1.36)g,(3.02±0.98)g,F=58.882,P=0.000]。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造模前后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造模后均先降低,药物干预开始后逐渐回升,药物干预结束后又逐渐降低[(15.00±0.00)g,(2.78±0.81)g,(4.64±1.67)g,(5.59±1.25)g,(8.52±1.63)g,(6.11±1.49)g,F=56.088,P=0.000;(14.66±0.76)g,(2.53±1.37)g,(10.65±2.69)g,(9.67±2.41)g,(10.67±2.04)g,(8.59±2.95)g,F=16.684,P=0.000;(15.00±0.00)g,(2.28±1.03)g,(12.09±1.28)g,(12.37±1.34)g,(6.71±2.89)g,(5.18±1.88)g,F=44.668,P=0.000]。造模后第7天时,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4天时,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均高于ICA 50 mg·kg^-1组(P=0.001;P=0.000);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21天时,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均高于ICA 50 mg·kg^-1组(P=0.009;P=0.000);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28天时,ICA 100 mg·kg^-1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高于塞来昔布组(P=0.049);ICA 50 mg·kg^-1组与ICA 100 mg·kg^-1组、塞来昔布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35天时,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椎间盘组织CINC-1含量。造模后第21天,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及ICA 100 mg·kg^-1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CINC-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2±142.6)pg·mL-1,(28 376.0±976.7)pg·mL-1,(21 866.0±1 536.0)pg·mL-1,(9 956.0±1 010.0)pg·mL-1,F=423.000,P=0.000]。生理盐水组的CINC-1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000;P=0.003;P=0.000);ICA 50 mg·kg^-1组的CINC-1含量高于ICA 100 mg·kg^-1组(P=0.000)。③椎间盘组织SP mRNA和CGRP mRNA含量。造模后第35天,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及ICA 100 mg·kg^-1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SP mRNA和CGRP mRNA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0.49,183.50±118.60,55.50±10.26,19.53±8.05,F=9.499,P=0.000;0.74±0.21,6.29±2.06,1.55±0.69,1.19±0.37,F=27.180,P=0.000)。生理盐水组的SP mRN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008;P=0.042;P=0.015);ICA 50 mg·kg^-1组的SP m RNA含量高于ICA 100 mg·kg^-1组(P=0.000)。生理盐水组的CGRP m RN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 000;P=0. 001;P=0. 000);ICA 50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的CGRP m R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可有效缓解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其镇痛效果与剂量有关,与同剂量的塞来昔布相比其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更长,降低大鼠椎间盘组织中CINC-1的水平可能是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经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术后疼痛、炎症应激状态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观察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疼痛(VAS)评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提升,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伯毅  邹璟  黄国付 《中国康复》2020,35(8):395-399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兔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模型组(n=5)、模型组(n=5)、电针组(n=5)。正常组给予正常喂养,不予特殊处理;假模型组实验兔在L4、L5椎体间穿入克氏针,不予椎体间加压,不做治疗;模型组在L4、L5椎体间穿入两根平行的克氏针,然后在克氏针两端连接加压装置,不做治疗;电针组在成功造模的基础上,施以电针治疗。在造模后第28d各组实验兔取出腰椎间盘组织,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情况。结果:干预28d后,与正常组同期相比较,假模型组的caspase-3、caspase-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夹脊电针通过下调腰椎间盘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延缓腰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