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5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67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13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794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92篇
综合类   2899篇
预防医学   143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006篇
  1篇
中国医学   3479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1195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1090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687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花青素是一类可溶于水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常见的植物花青素主要分为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芍药色素(Peonidin)、矢车菊色素(Cyanidin)、锦葵色素(Malvidin)、矮牵牛色素(Petunidin)、飞燕草色素(Delphinidin)六种;植物花青素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并含有碱性或酸性基团,因而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抗衰老和抑癌等生物学作用,尤其以抑癌作用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将对植物花青素的抑癌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植物在《食品安全法》中被称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日化产品、保健食品和日常饮食。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药食同源资源共110种,其中药食同源植物共99种,其中部分植物可造成肝损伤。本文主要概括薄荷、栀子、肉桂、决明子和白果等几种药食同源植物来源中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线粒体途径和P450酶系代谢途径等造成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以期为药食同源植物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对其在食疗、药用及保健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先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ZD2014(10、100、500、1 000 nmol/L)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再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含植物同源结构和环指域泛素样蛋白1(UHR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10、100、500、1 000 nmol/L的AZD2014均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 < 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0和1 000 nmol/L的AZD2014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内UHR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AZD2014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内UHRF1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天麻素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天麻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抗癫痫、抑制肿瘤、保护神经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随着市场对天麻素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获取方法固有的问题,导致急需新的方法来解决天麻素生产实际中面临的各项困难。生物合成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获取法的新方法,已在天麻素获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成果,故现阶段有必要从天麻素生物合成途径、植物转化法和微生物转化法3个方面,对天麻素生物合成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天麻素生产方法,以满足人们对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 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 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 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 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 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 (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 化合 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 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 别为56.9%和59.7%。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植物,对植物的生物效应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包括对植物群落、个体、抗逆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在植物主要通过根、茎、叶、花果吸附、富集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的同位素锶、铯、铀对植物的胁迫引起植物叶绿素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改变,导致植物活力下降。了解和掌握放射性核素对植物的生物效应及机制,一方面为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根据植物的某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变作为放射性污染的指示标志物,为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从植物群落、个体效应、植物根吸收、植物抗性到植物的酶类几个方面,就放射性核素对植物生物效应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持续植物状态(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相关因素,为PVS患者尽早拔除气切管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成功拔除气切管将其分为拔管组和拔管困难组。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拔管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拔管组与拔管困难组在年龄、专业护理、营养方式、吞咽功能、是否低蛋白血症及带管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否气管结构异常、是否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方式、吞咽功能、带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专职陪护、年龄均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作为营养方式、有专职陪护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保护因素;吞咽障碍、带管时间>30 d、肺部感染、年龄较大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对于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IOE营养支持、吞咽功能训练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