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51篇
内科学   49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282篇
综合类   1296篇
预防医学   174篇
药学   468篇
  8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率、穿刺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内相关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中,TRA外周血管介入操作112例次,其中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83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术4例次,盆腔肿瘤栓塞术11例次,其他手术14例次。所有介入操作穿刺成功率为97.3%(109/112),手术成功率为98.2%(107/109)。5例患者TRA失败,转为股动脉穿刺,并顺利完成操作。手术严重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2例次;轻微并发症中,桡动脉闭塞2例次,桡动脉痉挛1例次,手臂疼痛1例次,穿刺点血肿1例次。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112)和4.5%(5/112)。急诊操作16例次,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桡动脉压迫的最佳时间。方法:76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三组给予不同的压迫止血时间(A 6h;B 4h;C 1.5h),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或淤血、桡动脉闭塞、压迫部位局部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发生率与A、B组无明显差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小时,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值得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桡动脉穿刺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穿刺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桡动脉穿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含量、手术效果等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穿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相较于传统CABG,其远期血管通畅效果更佳,患者预后更好。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全动脉化CABG在临床的应用并不广泛。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动脉化CABG的优点,并讨论动脉桥的选择,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术后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按照护理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压痕、贴膜受潮、导管打折、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感染等方面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压痕5例,贴膜受潮1例,导管折叠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落1例,除导管堵塞1例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相同外,其余情况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顺利转出C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微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对照组由于透明贴膜不易卷边,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减少,减少工作量,也不会因为无菌观念不强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观察组的方法可减少导管折叠、脱出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手术治疗越来越普及[1],桡动脉压迫器在临床使用日渐增多,然而压迫导致腕部皮肤损伤情况不断出现,严重者术后一周皮肤破损尚未愈合,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因此,我科在2014年开始对加用透明贴预防桡动脉压迫器所致皮肤损伤进行了相关的对照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15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6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支架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的制作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实施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手术患者42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使用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使用在腕部垫小枕、五指用胶布粘贴固定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能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减轻桡动脉穿刺带来的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及残余肾功能水平对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3月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桡动脉标本42例,根据是否存在桡动脉钙化分为钙化组18例和无钙化组24例,再根据血管钙化程度将钙化组分为轻度钙化组11例和重度钙化组7例。记录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晨峰血压,通过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来代替残余肾功能。对比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及轻度钙化组与重度钙化组的残余肾功能水平、血磷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压晨峰。结果:钙化组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压晨峰水平均高于无钙化组,残余肾功能低于无钙化组(P<0.05);重度钙化组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轻度钙化组,残余肾功能低于轻度钙化组(P<0.05)。结论:随着血压晨峰值增加,残余肾功能越少,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