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0篇
  1篇
中国医学   13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翔  王晓燕  黄霞  李振国 《中医学报》2019,34(5):1034-1038,104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鼻渊舒口服液中绿原酸、栀子苷、阿魏酸、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栀子苷、阿魏酸、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甲醇(A)-(体积分数)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10%A;7~12 min,10%~20%A;12~13 min,20%~30%A;13~26 min,30%~65%A;26~35 min,60%~70%A;35~45 min,10%A),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0~18.5 min,327nm;18.5~20 min,238n m;20~23 min,321nm;23~45 min,280 nm)。结果:绿原酸、栀子苷、阿魏酸、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分别在35.2~352.0μg、8.4~84.0μg、1.28~12.8μg、6.0~60.0μg、1.6~16.0μg、1.68~1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依次为绿原酸100.47%(RSD=0.52%),栀子苷101.61%(RSD=1.69%),阿魏酸101.11%(RSD=1.32%),黄芩苷101.26%(RSD=1.24%),黄芩素101.09%(RSD=0.95%),汉黄芩素100.83%(RSD=1.76%)。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提高鼻渊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2020,51(9):2460-2466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栀子苷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以及对其血清、肝组织及粪便中胆汁酸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及栀子苷(50,100,200,400 mg·kg-1)组,共5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于第8天收集大鼠血清、肝组织和盲肠内容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素(Urea)含量,肝脏组织切片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CK7,CK1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 mRNA表达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测定血清、肝脏及盲肠内容物中18种胆汁酸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栀子苷组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400 mg·kg-1栀子苷组ALT,AST活性和T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HE染色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栀子苷200,400 mg·kg-1组肝组织的汇管区有胆管反应,胆管周围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尤以栀子苷400 mg·kg-1毒性明显。栀子苷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K7,CK1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猪去氧胆酸(GHD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猪去氧胆酸(HDCA),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显著升高(P<0.01),甘氨胆酸(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GUDCA,GHDCA,熊去氧胆酸(UDCA),牛磺石胆酸(TLCA)的含量占比降低,TCDCA,HDCA,CA,CDCA,脱氧胆酸(DCA)的占比增加;血清中GHDCA,石胆酸(LCA)含量显著下降(P<0.01),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胆酸(TCA),GCA,TCDCA,UDCA,CA,CDCA,DC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CA/DCA显著升高(P<0.01),且CA与CDCA含量占比分别上升19.60%和4.63%;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盲肠内容物中所有的胆汁酸含量均下降,其中GCA,UDCA,HDCA,GCDCA,GDCA,TLCA,GLCA,CDCA,DCA,LC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00 mg·kg-1栀子苷组肝组织中CYP7A1,CYP27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400 mg·kg-1栀子苷灌胃,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损伤,其肝脏、血清与粪便中胆汁酸发生显著改变,且同一种胆汁酸在肝脏、血清与粪便中的变化不尽相同。然而,由栀子苷所导致的肝损伤与体内胆汁酸变化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给予阐明。  相似文献   
4.
高日富 《光明中医》2021,(2):180-182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11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内镜检查积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内镜检查积分、立位反流时间、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所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MTL、GAS、LES长度、LES松弛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RE可更加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胃肠功能,胃食管受到的酸损伤减少更为显著,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魏婷婷  沈晨  韩园园  钱长敏  宋兆辉  何毅  夏玉凤 《中草药》2019,50(17):4244-4253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止动颗粒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进行快速定性,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Waters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采用电喷雾电离化源(ESI),MSE扫描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结果通过与空白生物样品和对照品的提取离子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比对,初步鉴定出45个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包括28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为止动颗粒在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分析手段,为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亚静  张辉凯 《中医学报》2019,34(3):618-620
目的:观察栀子大黄汤治疗热蕴血瘀型心系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热蕴血瘀型心系重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指南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栀子大黄汤。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变有效率为73%,对照组为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栀子大黄汤治疗热蕴血瘀型心系重症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牡丹皮-栀子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数据库检索得到牡丹皮-栀子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应作用靶点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疾病靶点,用Consensus-PathDB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及基因本体论(GO)分析,并运用软件Cytoscape 3.7.0绘制关键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及蛋白互作网络图,软件imageGP绘制通路及GO分析气泡图.结果:得到包括堪非醇在内的关键活性成分17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在内的核心靶点39个,GO分析得到包括细胞增殖调控在内的生物学过程970个;激素结合在内的分子功能116个;胰岛素受体复合体在内的细胞组分45个;富集到通路728条,涉及癌症通路和VEGF通路等.结论:牡丹皮-栀子药对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调节癌症基因等靶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栀子甙对慢性脑缺血认知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在手术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符合痴呆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栀子甙低剂量〔50 mg/(kg·d)〕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100 mg/(kg·d)〕治疗组。按其分组连续灌胃干预4周后,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皮层海马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额叶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核转录因子kapa B(nuclear factor- kapa B,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额叶和海马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的水平。  结果  连续干预4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大鼠在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延长以及目标象限活动减少(P<0.05),且行为学测试成绩差于干预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和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以及目标象限活动也减少(P<0.05),但是相应成绩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与干预前成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化明显,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松散,层次减少紊乱,深染细胞多见;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和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相应病理损害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大鼠海马和额叶GFAP、iNOS、NF-κB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均增加(P<0.05),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相应值均减少(P<0.05)。  结论  栀子甙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少iNOS、NF-κB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介导其对慢性脑缺血认知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