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807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05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1688篇
预防医学   298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82篇
  2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在幼儿期出现症状,儿童腹腔空间相对成人小,有更高的肠套叠风险。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小肠病变方法,但还需确定其预防性息肉切除治疗对PJS幼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2018—2020年间被确诊为PJS的6例患儿(中位年龄10.6岁)资料,发现患儿中进行DBE治疗14次,其中3例患儿经DBE治疗成功解除肠套叠。切除的套叠息肉的大小分别为50 mm×60 mm,40 mm×35 mm,50 mm×40 mm。所有患儿在DBE治疗后,与息肉相关的症状(腹部疼痛、肠套叠和阻塞)得到缓解。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出血或穿孔等直接并发症,且随访未见肠套叠复发。可见,DBE息肉切除术治疗PJS引起的肠套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10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于X线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治疗,观察组于B超监测下实施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复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肠穿孔、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联合B超监测可提升复位成功率,稳定体温、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促进急性肠套叠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呋塞米注射液在新生儿湿肺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湿肺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二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静注呋塞米注射液0.5 mg/(kg·d),疗程3 d,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停氧时间、48小时内症状缓解例数。结果平均住院时间:试验组(5.00±1.31)d,对照组(6.06±1.75)d;总用氧时间:试验组(49.04±18.23)h,对照组(63.80±24.11)h;48 h内呼吸症状改善者:试验组24例(68.57%),对照组15例(42.86%),二组比较在平均住院时间、总用氧时间及48小时内症状缓解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湿肺在平均住院时间、总用氧时间和48小时内呼吸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是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夹板一直以来是松牙固定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将多个牙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多根巨牙",共同承担咬合力,有效地分散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应力,为牙周组织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研究复杂模型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牙周夹板的研究中,该方法可以逼真地建立口腔组织结构的模型,并对每种组织的生物力学属性赋值,进而分析在不同几何形态、不同材料以及不同加载条件下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上松动牙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以及不同牙周状态下牙周夹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小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小肠套叠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超声声像学表现及CDFI显像结果,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52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4.55%。观察患者的超声表现,可见多数患者存在异常套叠包块,包块的横截面表现为中央高回声、周围低回声的"靶环征"或者高低回声交替的多环状团块"同心圆征",纵断面则表现为高低回声相间、对称多层平行的"套筒征"。包块可位于中腹部、右上腹部、左上腹脾曲部、左下腹部或者脐上横结肠部的不同位置。同时,包块的肠系膜血管处多有明显血流信号,30例患儿可见肠系膜血流信号,21例患儿可见肠壁血流信号,仅有4例患儿无法观测到血流信号的存在。结论通过小儿小肠套叠的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可以对小儿肠套叠进行有效诊断,操作简单、快捷、无创、小儿接受度高,灵敏性好,可为患儿的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肠套叠疾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后证实为肠套叠患儿78例,按照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治疗前采用常规X线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在治疗前采用腹部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误诊和漏诊情况、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率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64.1%(P <0.05)。结论小儿肠套叠疾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能够明显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放射科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治疗的8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80例患儿钡剂灌肠68例患儿复位成功,成功率85.0%,12例复位未成功患儿行手法复位治疗,8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具有较安全、快速、价廉、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手术的痛苦,钡剂灌肠整复率高,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是肠套叠确诊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辐射剂量,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措施。方法:搜集252例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提取曝光参数、灌肠气压、摄片幅数、非必要透视时长、总透视时长、辐射剂量、操作医师工作年限等相关数据,对空气灌肠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措施。结果:252例肠套叠患儿的平均空气灌肠气压为(9.06±1.33)kPa,每例患儿平均摄片(5.92±1.38)幅,平均非必要透视时长为(14.91±18.17)秒,平均总透视时长为(199.02±159.84)秒,平均剂量面积乘积(DAP)值为(240.32±206.20)uGy·m2。操作医师工作年限与非必要透视时长、总透视时长均不具有相关性,与摄片幅数呈负相关性(rs=-0.181,P=0.004)。结论:通过降低脉冲透视频率、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适度提高初始灌肠气压、加强操作医师培训、减少非必要透视和摄片幅数、应用镇静与麻醉等,对降低肠套叠儿童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