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前庭感受器诱导晕动病后大鼠中央杏仁核(Ce A)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变化,探讨Ce A在晕动病中的作用。方法: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旋转刺激组。旋转刺激组大鼠经2 h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大、小转盘分别以168°/s和432°/s的角速度(33和72 r/min)旋转),然后取脑、切片(100μm),应用Golgi-Cox染色技术观察Ce A神经元树突棘并计数,统计分析后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旋转运动刺激后,Ce A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高,即对照组为(4.58±1.90/10μm),旋转刺激组为(6.57±2.43/10μ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晕动病发生的旋转运动刺激可引起大鼠Ce A神经元树突棘数量增加,Ce A神经元可接收来自前庭神经核的神经传入参与晕动病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双轴旋转运动作用于前庭感受器引起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神经元活动。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数目相等的四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向动物双侧鼓室内各注射10 mg 4-胺苯胂酸钠盐(sodium arsanilate)损毁前庭感受器。所有动物装入有机玻璃圆筒内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动物接受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其余动物置于运动刺激仪旁作为对照组。此后,处死动物并取材,以Western Blot监测VNC部位Fo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VNC内Fos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而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的Fos表达水平相当。以正常对照组VNC表达量为基准进行标准化,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 129±0. 0631,0. 959±0. 0487,1. 023±0. 237。结论:双轴旋转运动激活了VNC神经元; 4-胺苯胂酸钠盐可损毁前庭感受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偏头痛患者的运动敏感性,寻找恐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头痛专病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6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头痛间歇期进行Graybiel晕动程度症状量表、晕动病易感性量表(MSSQ)、视觉眩晕模拟量表(VVAS)问卷调查。结果偏头痛组有恐动症状的29例(48.3%)。偏头痛恐动与无恐动患者在年龄、先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恐动亚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头痛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恐动亚组。偏头痛组、紧张型头痛组晕动病发病率分别为71.7%和46.7%(P0.05),Graybiel症状评分分别为(10.07±7.48)和(4.78±6.51)(P0.05)。恐动亚组晕动病发病率(86.2%)明显高于无恐动亚组(60.0%)(P0.05)。结论伴恐动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头痛程度重、伴随症状多。恐动好发于年轻及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影响前庭功能刺激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进行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的晕车病患者,采用Graybiel晕车病症状评分,评价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的疗效。将年龄、性别、失眠症、焦虑、肥胖、高脂血症、后循环缺血、慢性胃炎及中耳炎等因素作为可能影响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因素纳入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无效组患者年龄、失眠症患者占比、严重焦虑者占比、慢性胃炎者占比均较有效组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焦虑和慢性胃炎与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无焦虑和无慢性胃炎的晕车病患者经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船舶上不同部位对晕船病的影响,为降低晕船病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25名健康男性陆军学员随机分为9组,每组25名,分别处于船舶的不同部位(头左、头中、头右、体左、体中、体右、尾左、尾中、尾右),应用Graybile晕动病评价体系对出海第一天的晕船情况进行调查。对各组乘员晕船病发生率及晕船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出海第1天晕船病总发生率为53.3%。9个位置乘员晕船病发生率分别为:72%,52%,76%,44%,24%,40%,60%,48%,64%,不同位置乘员晕船病发生率及晕船评分有差异,船舶两侧的学员晕船发生率及评分高于船体中部的乘员,船舶头部与尾部的乘员晕船病发生率及评分高于船体中部的学员。结论乘员位置与晕船病发生率密切相关,当位于船体中部时晕船病发病率最低,晕船程度最轻。出海过程中乘员适当集中于船舶中部可降低晕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晕动病是一种常见病,为避免发作,目前中西药皆要求乘车前使用。西药副作用还比较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预防措施复杂而昂贵,不适宜普通人群。本文从痰饮与脾胃气机升降紊乱2个角度入手,提出健脾化饮法用于晕动病的预防,本法对一部分易患人群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晕动病(motion sickness)广泛存在于人类,是由于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的总和.其形式除了常见的晕车、晕船、晕机等之外,还包括在微重力条件下发生的宇航病等.M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机体的多器官多系统.随着近年来有关基础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进展,不断有新理论、新机制对经典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气味因素对幼年小鼠晕动病的影响。 【方法】 分别预先给予小鼠姜汁、橙汁、风油精和香烟气味刺激后制备晕动病模型,通过晕动病症状评分、旷场实验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上述4类气味对晕动病幼年小鼠模型的影响。 【结果】 姜味、风油精味和烟味未影响幼年小鼠的晕动病症状评分,橙味会增加幼年小鼠的晕动病症状评分;烟味增加幼年晕动病小鼠的焦虑样症状;4类气味未明显改变幼年晕动病小鼠的自主活动。 【结论】 姜味、橙味、风油精味和烟味等4类气味刺激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对幼年动物晕动病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晕动病(motionsickness,MS)也称为运动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而出现头晕、嗜睡、疲乏、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冷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为主的症候群。因运动环境的不同而分为晕机病、晕车病、晕船病、宇宙运动病和模拟器病等。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群中有近1/3因晕动病影响他们在陆上、海上及空中的旅行,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