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202篇
  1篇
中国医学   359篇
肿瘤学   7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摘要: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挖掘分析安全性信号。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3日openFDA中利司扑兰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信号。当报告数a≥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代表阳性信号生成。结果: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的药物报告有446份,严重ADE 154份,共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为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和侵染、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ADE发生频率前10位为腹泻、恶心、发热、疲劳、乏力、头痛、肌无力、感觉异常、皮疹、呕吐;共挖掘43个安全性信号,其中35个未收载于药品说明书,排名前10的信号为尿布皮炎、低血糖无意识、膀胱疼痛、粪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误吸、癫痫持续状态、食欲增加、肌肉抽搐、蛋白尿。结论:通过openFDA挖掘利司扑兰的安全性信号,提示除说明书提到的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外,临床还应密切关注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肌疾病和心脏系统疾病等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痛经的中医药辨治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1988—2019年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 Ver38诊籍中医师工作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辅助平台,运用文本解析对临床医案进行研究。结果:研究文献131篇,医案104则,涉及病例128次,332诊次,涉及症状92条,病机33条,舌象27条,脉象17条,药物249种。结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特异症状为“经行腹痛”,可见症为“夹血块、月经色暗、手足冰冷、经期腰酸”,相关舌脉为“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常用治法为“行气化瘀,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延胡索、川芎”。  相似文献   
3.
中医医案是医家实践经验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古籍医案具有记述多样性、隐性知识较多等特点,给后世研究带来较大困难。本文通过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特点及质性研究的诠释性,阐释该方法运用到中医医案研究的科学基础。通过比较质性文本分析法与扎根理论方法,具体阐释了质性文本分析法运用到中医医案研究的可行性,该分析法重视原始资料、分析严谨性和分析创造性的特点,利于挖掘中医医案的精华,提升中医医案研究的可信度。该分析方法浸润在原始资料中,通过严谨可视化创造性分析,实现研究的深入性,以深入性追求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以归纳性追求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深入性、科学性及归纳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运用质性文本分析法研究叶天士医案的实践,本文展示了叶氏著述“病-机-症-方药”一体化研究路径。为了拓展运用质性文本分析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范围和可操作性,凝练提出野质性医案分析途径冶,明确指出了该途径的具体步骤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 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08 -2017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为探索我国结核病发病高危区域,合理制定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的肺结核发病资料,结合中国矢量化省界电子地图,应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等方法,研究肺结核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8-2017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发病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0, P<0.05),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其中新疆、西藏、青海等中西部地区为高-高聚集模式地区(P<0.05),北京、江苏和河北为低-低聚集模式地区(P<0.05)。结论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肺结核发病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针对近年来疾病出现高发的中西部地区,适当增加结核病防控方面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综合制定区域性结核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功效、主治疾病等。借助Visual FoxPro 9.0软件对土家族医药特性进行频次统计和品种规范,主要以法定标准收录;借助TCMISS (V2.5)、Cytoscape3.6.1、Gephi0.9.2等软件对土家药“药物-功效-主治”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功效挖掘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筛选土家药共1453味,方剂共771首,其中土家药主要以“寒(凉)、平”性偏多,苦味药频次最高,其次是辛味药、甘味药;清热败毒、赶风除湿等功效出现频次最高;皮肤疮癣、妇科疾病等是关联程度较大的主治病症。结论 土家族医药的品种规范和“药性-药味-功效-主治”隐形关系可视化分析,可为完善土家药信息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养生古籍数以万册,养生功法数以千计,数量之多规律难循,且真伪难辨。本研究基于养生古籍,通过对古籍所记载功法技术进行筛选与规律挖掘,旨在将古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研究在查阅上千种养生功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古籍整理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学科知识,从81本养生书籍中收集到1277册古籍,并根据古籍被引频次选定18册古籍,从18册古籍中选取功法45种,将45种功法分解为984式技术动作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主要对古籍功法技术从动作姿势、次数、结构、方位、时辰、类型、方法、部位、技法、穴位、施治等内容进行了规律挖掘。根据对功法技术规律的统计结果,本研究认为,功法技术习练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文献挖掘及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常见证型及核心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近15年已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核心期刊,对其进行医案提取及规范化后,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8篇,医案数据195条,涉及中药184味,药性多以寒、微寒为主,药物归经归肺经最多,其次肝经、胃经、心经,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为主,常见中医证型及对应核心加减处方4个。结论 系统总结了寻常性痤疮近年发病的主流证型、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为之后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我国3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发现重点人群,为制定骨关节炎综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 2019),对中国30岁以上人群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描述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并与全球和日本、印度进行比较,分析1990—2019年骨关节炎的疾病负担与其变化趋势。作图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结果 2019年,中国骨关节炎患病人数约1.33亿,所致YLD约472.49万人年,占中国全因YLD的3.07%,占全球骨关节炎导致YLD的24.93%;其发病率高峰在50~54岁年龄组,各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均约为男性的1.5倍。1990—2019年,中国骨关节炎发病率、患病率、YLD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依次为750.96/10万、9337.15/10万、224.78/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93.62%、113.53%、116.13%,均远超同期日本、印度及全球的增幅;年龄标准化后的以上指标显示,中国骨关节炎疾病负担低于日本、高于印度、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1990—2019年我国3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疾病负担越来越重,一级预防重点人群为35岁以下和未患病人群,尤其是女性,可见制定科学有效的骨关节炎综合防制方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