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3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传质数学模型,探索丹参-枳实复方中成分存在状态与纳滤分离机制。方法以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辛弗林为指标,进行单体成分溶液及丹参-枳实复方溶液纳滤分离,收集膜通量与指标成分截留率,基于传质模型中传质系数与溶质浓度的幂值相关性,以单一成分为参照,拟合复方溶液中成分存在状态,探讨纳滤分离机制。结果分离压力与膜通量呈正性相关,指标成分在单体溶液和复方溶液中传质系数与浓度幂值相关性高,回归系数均大于0.98,纳滤传质模型成立。通过单一成分传质特征构建复方溶液中成分状态解析模式,丹参-枳实复方溶液中指标成分以复合态存在的比例为原儿茶醛26.17%、迷迭香酸79.87%、丹酚酸B89.15%,辛弗林96.92%。结论构建了复方溶液的成分存在状态解析模式,阐明了丹参-枳实复方提取液纳滤分离机制,为中药成分分离精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多项指标以及指标间交互作用对患者预后指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入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3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建立预后指标与入院指标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模型相关分析。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26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建模数据外部验证。 结果镇静躁动评分(RASS)平方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RASS评分交互项、年龄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交互项、心率与乳酸(LAC)交互项等对预后指标有显著影响。 结论数学模型可以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后指标评估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 Logistic 微分方程模型进行结核病传播预测,为结核病早期防控特别提供新方法。 方法 对 Logistic 微分方程模型的原理、疫情加速关键点计算、优缺点等进行分析,以厦门市报告数据为例开展模拟研究。 结果 厦门市自 2005-2018 年来结核病高发,存在明显的冬春季节流行高峰。 通过 Logistic 微分方程拟合结果较好,疫 情加速期为每年第 1 或第 2 个月。 结论 Logistic 微分方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结核病“疫情加速时间”和“建议预警 时间”,以及疫情变化的时间点,对于基层开展结核病预警防控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外环境中禽流感的流行规律与分布模型,为禽流感的预警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法对2011-2012年所采集的外环境标本的禽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然后以外环境流感病毒A型(Flua A)检出率为样本,通过SPSS 17.0软件中一致性P-P图与非参数1-样本K-S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禽流感H5N1亚型(H5)的检出率为11.97%,禽流感H9N2亚型(H9)检出率为10.68%;2012年H5检出率为5.96%,H9亚型检出率为17.88%;2011年H5与H9流行强度相同,2012年H9明显占据优势(2011年:χ2=0.043,P=0.835>0.05;2012年:χ2=6,P=0.014<0.05);在检测正态分布的P-P图中,数据点在对角线上或接近对角线;一致性P-P图中,数据点均匀地在直线Y=0上下,通过非参数1-样本K-S检验得Kolmogorov-Smirnov Z值为1.048,P=0.222>0.05。结论 2011年H5与H9流行强度相同,2012年H9明显占据优势,外环境中禽流感的检出率按季度似乎(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等水生植物与其根际微生物联合对蓝藻的抑制效应及其数学模型。方法分别研究无菌与含菌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根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根据抑藻效果,建立相应的蓝藻生长的差分-微分方程以及藻密度关于时间的泛函偏微分方程。结果 (1)无菌与含菌轮叶狐尾藻根浸提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藻效应,但含菌轮叶狐尾藻根浸提液抑藻作用明显增强,半抑制浓度(EC50)明显降低;(2)所建立的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和计算不同时间节点上、不同环境条件下藻密度和半抑制浓度。结论轮叶狐尾藻与其根际微生物联合抑藻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当前关于脉诊的血流动力学建模研究集中于分析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对脉象的影响,而忽略了切脉对桡动脉血流的干预作用,所以无法从物理上解释寸口脉与所主病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切脉对桡动脉血流动态的影响以探讨寸口脉浮中沉脉位和所表征病症的联系.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简单的桡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血流特征量(包括寸口处的血流摩擦损失、桡动脉血流动态响应的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等)随切脉深度而变化的定量关系,以评估切脉对桡动脉血流动态的影响.结果 桡动脉血流动态响应的自然频率随切脉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基本保持在5~10 Hz.该变化范围和正常人脉搏波的主要频谱范围高度重合,因此通过切脉至不同深度产生桡动脉血流动态响应的频率特性变化,可以与脉搏波频谱中不同的频率分量合拍共振,从而在寸口处捕捉到脉搏波中对应于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频率成分.结论 本研究从切脉引起桡动脉血流动态响应的自然频率变化的角度,为寸口脉浮中沉脉位与不同病症状态的联系提供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8.
片断体表心电图通常易将并行心律误诊为普通早搏,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往往能发现它的三个心电图特征。相比之下,分析软件中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更明显、规律性更强,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制作了并行心律的 Lorenz 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模型。一旦掌握了并行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就能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一种反映器官组织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CT灌注成像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s,TDC),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以此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CTPI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1]及脑肿瘤的分级、预后[2]等方面现已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规范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并用“-”隔开(示例:张三指出……李四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