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新型阳离子纳米材料叶酸聚乙二醇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易于合成和改性,稳定性好,结构及性能容易调控,已被作为基因治疗转染载体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 目的:观察叶酸聚乙二醇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转染体外培养小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可行性及特点。 方法:分别以叶酸聚乙二醇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实验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对照组)作为载体,制备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转染载体系统。将昆明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分别培养于含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载体系统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MTT法观察载体系统的细胞毒性,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 结果与结论:两种载体分别转染后,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两组载体对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组载体毒性较小且转染效率较高(P〈0.05)。结果说明叶酸聚乙二醇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基因转染体外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均优于传统的阳离子脂质体。  相似文献   
2.
结构规整支化聚合物可以通过主链引发法,大分子单体聚合法和主链-支链偶联法来合成,对结构较为规整的支化聚合物的制备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单体(M_1),分别与苯乙烯(M_2)共聚,用GPC方法和称重法测定共聚数据,以Kelen—Tüd■s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体系不符合Mayo-Lewis方程。而共聚机理分析说明式r′_2=ln([M_2]_0/[M_2])/In([M_1]_0/[M_0])仍可描述此体系。由此式计算了r′_2,值。r′_2随大单体分子量、大单体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而变化(r′_2=0.79-1.3)。在大单体共聚反应中,存在着较大的扩散控制因素,扩散过程减慢将使r′_2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材料PEG-PEI介导的双基因pIRES2-EGFP/CD-5-FC和pIRES2-EGFP/TRAIL在体外对拟神经细胞模型(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 将PEG-PEI介导的联合基因pIRES2-EGFP/CD-5-FC和pIRES2-EGFP/TRAIL转染SH-SY5Y细胞后,采用MTT法观察其对SH-SY5Y细胞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SH-SY5Y细胞凋亡率及FPEG-PEI的转染效率.结果 N/P=15时PEG-PEI转染两种目的基因中单一基因的细胞凋亡作用最强(P<0.01);两种基因联合转染SH-SY5Y细胞时的细胞凋亡率为77%,较单一基因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提高了27% (P <0.01).结论 CD-5 -FC和TRAIL基因在体外联合转染对SH-SY5Y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一基因更强;PEG-PEI可以作为神经细胞基因靶向传输的载体行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支化型交替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 (BPSMA)在选择性溶剂DMF-H2O中自组装制备球形胶束,以该胶束作为新型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体系,探讨胶束浓度和pH对BPSMA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追踪了聚合物溶液自组装过程;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BPSMA胶束的基本性质;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乳液性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胶束在固化后的油滴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BPSMA胶束具有优异的乳化效率,在极低的质量浓度下(0.25 ~1.00 mg/mL)亦可长期稳定乳液;BPSMA胶束所稳定的乳液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当pH≤6时,胶束呈球形颗粒状吸附并稳定于油水界面,当pH>6时,胶束从油水界面脱离,乳液破乳;此外,BPSMA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还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可以长效稳定碳酸二辛脂、辛酸丙基庚酯、硅油、棕榈酸异辛酯和润肤油脂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低聚物(GS)的化学键合产物(PBT-GS)为扩链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反应,制备了支化及交联PET。分析了反应过程的扭矩变化,以及支化及交联PET的特性黏数、交联度和流变性能。并以超临界CO2为物理发泡剂,通过釜式发泡对比了支化及交联PET的可发性,制备了平均泡孔直径为50~75 μm、泡孔密度为1×108~4×108 cells/cm3、泡孔形貌规整的PET泡沫材料,研究了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发泡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6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声心动图提示有明显主动脉瓣下梗阻,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阳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LVOTG)阶差≥50mmHg的病人,先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无冠心病且左前降支发出较大间隔支(≥1支,又称为靶血管),在临时起搏的保护下,用Over The-Wire(OTW)球囊导管封闭靶血管近端,臀部肌肉注射50mg哌替啶15分钟后,经导管中心腔注入无水酒精消融肥厚的室间隔,术后7天、3个月各测室间隔厚度、静息LVOTG阶差各一次。结果 2例因无适合的靶血管放弃化学消融术,14例PTSMA时即刻均有胸痛,不剧烈能忍受;6例出现一过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3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静注均能转复窦性心律。术后心肌酶学变化符合心肌梗死。术后静息LVOTG阶差及心功能呈进行性改善。结论 PTSMA治疗HOCM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酰亚胺化和氯碘交换反应合成了3种含有碘和端基炔三官能团的AB2型单体,并由它们通过Sonogashira交叉偶联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烯二炔重复单元的超支化聚合物(HBEPs)。采用核磁(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光散射(DLS)、差示量热扫描(DSC)、紫外-可见(UV-Vis)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HBEPs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表征,研究了主链中取代基对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EPs的支化度最高接近于1,其荧光特性与自身结构的共轭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一种以功能性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为基本骨架材料的粒径可变纳米粒,用于递送药物至黑色素瘤的深部区域.方法 通过酰胺键修饰特定量的琥珀酸酐至bPEI骨架上,得到具有电荷翻转功能的材料NSP,再引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制备粒径可变纳米粒(PSP),分别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和释药行为;考察B16F10细胞对PSP的摄取及胞内内涵-溶酶体对PSP的影响;通过构建体外三维肿瘤球模型来考察纳米粒的穿透能力.结果 载阿霉素粒径可变纳米粒(D/PSP)在pH7.4缓冲液中的粒径、PDI和Zeta电位分别为31.2±4.8 nm、0.106 ±0.015、-2.26-±0.06 mV.在内涵-溶酶体所对应的pH5.0条件下,D/PSP的粒径可膨胀至891.6±26.3 nm,PDI为0.256±0.123,Zeta电位为15.61±0.19 mV.B16F10细胞对D/PSP的摄取在一定范围内呈孵育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其主要的入胞机制为网格蛋白介导和能量依赖型的内吞途径.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好的溶酶体酸性微环境响应性的PSP,D/PSP具有较强的肿瘤球穿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